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兔骨酱初藏匠人遗憾,酱香麻醇中含未竟之志,食之若见青年熬酱身影;今释匠心于改良酱曲,鲜得纯粹,似巴蜀暖阳融心。
阿柱以生命护酱曲,以配方传手艺,将对师父的孝、对酱菜的爱,都揉进这深褐酱色之中;刘老栓以铺为守,以酱为寄,让徒弟的心意,随每一罐酱传递。
今记此谱,不仅为传制酱之法,更为传一份匠人赤诚:世间手艺,无关浮华,唯守初心者,方能传世。
愿尝此酱者,皆能忆起:成都府城西曾有青年阿柱,以酱曲为念,以生命赴义;亦愿此后做酱者,皆能在翻炒间藏入匠心,让寻常酱菜,也成情感之载体,让巴蜀酱香,永远飘满人间。”
落款处,陈墨写下“南宋成都府城西巷,陈墨记于刘记酱菜铺”
,而后又想起刘老栓说的话——阿柱生前总爱将熬好的兔骨酱与新鲜的萝卜干同炒,说“酱香配脆爽,更解腻”
,便又在注解旁添了一行小字:“阿柱偏爱:兔骨酱炒萝卜干,取新鲜萝卜干泡软切段,与酱同炒三分钟,脆爽鲜香,佐餐佳品。”
写完,陈墨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入包袱中。
窗外的月光透过酱坊的窗棂,落在灶台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温柔得像一罐刚熬好的兔骨酱,暖得人心头发软。
五、离坊寄愿,酱香永续
陈墨在成都府又停留了半月。
每天清晨,他都会帮刘老栓磨制香料、清洗陶罐,看着他将新熬好的兔骨酱装罐,听他跟街坊邻居说“这是阿柱的方子,多尝尝”
。
有一次,一位从临安来的商人尝了兔骨酱,赞不绝口,当场订了十罐,说要带回临安,让那里的人也尝尝“阿柱秘制”
的味道。
刘老栓听了,眼眶泛红,对着西边的方向轻声说:“阿柱,你的心愿快实现了,咱们的酱要卖到临安去了。”
离别的那天,成都府下着小雨,湿热的空气里依旧飘着酱香。
陈墨背着包袱,站在酱坊门口,刘老栓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里面装着一罐刚熬好的兔骨酱和一小包新酱曲:“这酱是按阿柱的方子熬的,你带着路上吃;这酱曲你留着,以后想熬酱了,自己也能做。”
陈墨接过油纸包,罐子里的酱还带着温度,酱曲的香气透过油纸飘出来,像成都府的味道,牢牢刻在记忆里。
“刘老丈,谢谢您。”
他看着刘老栓花白的头发,心里满是不舍,“以后我一定会回来,回来吃您熬的酱,看您把刘记的酱卖到临安去。”
刘老栓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温情:“好,我等你。
阿柱的方子我会好好传下去,以后酱坊招了徒弟,我会把阿柱的故事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咱们做酱,不仅要做好味道,更要守住初心。”
陈墨转身,慢慢走出城西的巷口。
雨丝落在脸上,带着湿热的气息,他回头望去,刘老栓还站在酱坊门口,手里握着那根熬酱用的长勺,像一尊守护手艺的雕像。
酱坊里的酱香还在飘,与雨雾交织,像一首无声的歌,唱着匠人的坚守,唱着人间温情的绵长。
怀里的《味魂录》贴着心口,银汤勺泛着淡淡的棕褐色光晕,勺身偶尔映出阿柱揉制酱曲的身影,或是刘老栓熬酱的模样。
陈墨知道,这段成都府的经历,会像这罐兔骨酱一样,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它让他明白,食物不仅能承载思念,更能承载手艺的传承;而那些藏在食物里的魂灵,那些未说出口的心意,总会在某个瞬间,以最温暖的方式,照亮手艺传承的路。
马车渐渐驶离成都府,城西的巷口越来越远,可那股兔骨酱的酱香,却像刻在了骨子里,连同阿柱的匠心、刘老栓的温情,一起留在了陈墨的旅程中。
他摸出银汤勺,望向远方的巴蜀群山,心里默念:刘老丈,愿您安康;阿柱兄弟,愿你的酱曲魂,随每一罐酱,飘向更远的地方。
而我,会带着这罐酱的味道,带着《味魂录》里的故事,继续走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南宋的成都府,有过一罐藏着匠人心的兔骨酱,有过一段最动人的师徒情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