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念的时候手指会轻轻敲柜台——柜台是老松木的,上面有层厚厚的包浆,刻着“奎元馆”
三个字,是老掌柜的父亲刻的。
“小伙子,第一次来吃啊?”
当时老掌柜跟他搭话,声音有点沙哑,却很温和。
他的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戴着副老花镜,镜片是圆的。
“阿拉这面,做了一百多年了。
我接手三十年,我爹接手之前,是我爷爷做的。”
他指着柜台后的墙,墙上挂着张老照片——是民国时期的奎元馆,门口站着个穿长衫的男人,手里拿着个算盘,应该是老掌柜的爷爷。
“我爹临终前跟我说,‘做面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能偷工减料,不然砸的是奎元馆的招牌’。”
那天老掌柜还给他加了勺鳝鱼浇头,说“小伙子看着面生,多尝尝”
。
浇头是热的,浇在面上时,油星子还在“滋滋”
响,鳝鱼段切得均匀,裹着酱色的汁,吃起来又鲜又嫩。
老掌柜看着他吃,笑着说“慢点吃,不够再添汤”
,眼睛里的光很暖,像爷爷看孙子的样子。
这些细节,他当时没写进笔记本。
现在想来,比“鳝鱼要现杀现划”
重要多了——这碗面里,藏着老掌柜三代人的坚守,藏着奎元馆一百多年的故事,藏着老杭州人的生活态度。
“少了人的故事。”
陆帆恍然大悟,拿起桌上的钢笔。
钢笔是去年在杭州文创店买的,笔帽上刻着“西湖”
两个字,是隶书,笔杆是银色的,现在有些地方己经氧化发黑。
他拧开笔帽,发现墨水快用完了,写出来的字有点淡,他只好把笔杆拧开,往里面加了点墨水——墨水是蓝黑色的,加的时候不小心洒了一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点,像颗星星。
他在笔记本上翻到新的一页,写下“宁波·人文思考”
五个字,字体比之前工整,还在每个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圆圈。
然后,他闭上眼睛,回忆这几天在宁波的经历——从老外滩的缸鸭狗汤圆,到东钱湖的湖鲜,再到三市巷的咸齑大汤黄鱼,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鲜活的人,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故事。
这些故事,才是美食真正的灵魂。
“缸鸭狗的汤圆,不只是糯米和猪油桂花的甜,还有章氏家族近百年的坚守。”
陆帆写下这句话,笔尖顿了顿,又补充道,“1926年,章运水带着‘缸鸭狗’的招牌在宁波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店在鼓楼旁,只有十平米大,汤圆都是手工包的,一天只能包两百多个。
章运水说‘慢工出细活,宁可不卖,也不能砸了招牌’,所以那时候买汤圆要排队,有人早上五点就来等。”
他想起那天在缸鸭狗老外滩店,看到的那位老匠人。
老匠人姓周,今年五十八岁,头发花白,梳成个髻,用黑色的网罩着。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个竹筛,里面装着揉好的糯米面团——每个面团都差不多大,像小小的白玉球,是用手搓出来的,不是机器压的。
她包汤圆时,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拇指往中间按,转着圈捏出个小窝,动作很轻,像在呵护什么宝贝。
然后用勺子舀一勺猪油桂花馅,放进窝里——馅是用新鲜的猪油和糖桂花做的,桂花是去年秋天腌的,香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