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时陈师傅煮了螺蛳,用这片荷叶垫在碗底,防止烫手。
“东钱湖的荷叶,干净得很,夏天还能当伞用。”
陈师傅说,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不会沾湿叶面,“我们小时候,夏天就摘片荷叶,顶在头上,去湖里摸螺蛳。”
——绍兴的腊肠绳:是根棕色的麻绳,有手指粗,摸起来有点硬,却带着股木头的香味。
这是安昌古镇的老木匠周师傅给的。
当时周师傅在巷子里搓麻绳,用来绑腊肠,看到陆帆在拍腊肠,就递了根给他:“这绳是我用桑树皮搓的,结实,还能防虫。”
周师傅还教他怎么绑腊肠:“要绑得松点,让风透进去,腊肠才会香。”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这些小物件上:橘子糖糖纸反射出淡淡的橘色光,荷叶的纹路在阳光下很清晰,麻绳上的纤维也看得明明白白。
陆帆看着它们,突然想起在浙江的那些日子——雨天的紫阳古街、雾蒙蒙的东钱湖、飘着腊肠香的安昌古镇,还有那些笑着递给他吃食的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有点胀,却很暖。
他握着那支大学时老师送的钢笔——笔杆是黑色的,有点磨损,笔帽上刻着“知行合一”
西个字,是老师的座右铭。
笔尖在书稿本的第一页悬了几秒,却没落下。
不是不知道写什么,是想说的太多:浙江的味道太稠,像西湖的藕粉,一勺就能带出满碗的香;浙江的人太暖,像杭州的春天,风里都裹着善意。
他怕写浅了,辜负了那些清晨的露水、傍晚的炊烟,还有那些递过来的热乎吃食——比如李阿婆的沙擂、陈师傅的螺蛳、周师傅的腊肠,还有张叔的葱包桧。
“要不出去走走?”
陆帆合上笔帽,决定去拱宸桥。
那里是他浙江之旅的起点——第3章首播立Flag时,他就坐在拱宸桥的石阶上,当时运河的风吹着他的衣角,粉丝在弹幕里刷“加油”
“等你走遍全国”
,现在想起来,还能感觉到当时的热血,像喝了杯热乎的黄酒,从喉咙暖到肚子里。
他套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这是他大学毕业时买的,穿了三年,袖口有点磨破了,却很舒服。
口袋里揣着书稿本和钢笔,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巷子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小陆,早啊!”
是阿明。
阿明手里提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装着青菜,一个装着肉,还有一把春笋,笋壳是嫩黄色的,带着点泥土,新鲜得很。
阿明是楼下“阿明家常菜”
的老板,西十多岁,皮肤有点黑,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很亲切。
陆帆去浙江的两个多月,就是阿明帮他照看窗台上的绿萝,回来时绿萝不仅没枯,还冒出了新叶。
“阿明哥,这么早去买菜啊?”
陆帆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
“是啊,去望江菜场,”
阿明晃了晃手里的塑料袋,声音很亮,“早上五点开门,都是新鲜的菜。
你看这春笋,是临安山里的笋农挑来的,刚挖的,还带着露水,等下我做春笋炒肉,给你留一碗?”
“不了阿明哥,我去拱宸桥走走,想写点东西。”
陆帆指了指口袋里的书稿本,“写那本书的第一页。”
“哦?写你那本旅行美食书啊?”
阿明凑过来,眼睛亮了亮,伸手拍了拍陆帆的肩膀,“好好写!
把我们杭州的好吃的都写进去,让全国人都知道,杭州不是只有西湖和楼外楼,巷子里的好吃的才多呢!”
他说着,从塑料袋里拿出一小把春笋,塞到陆帆手里,“拿着,路上饿了,找个地方煮煮吃,鲜得很。
不用洗,我刚在菜场洗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