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厨子在小厨房里忙碌,刀光一闪,豆腐干就变成了细如发丝的干丝,高汤在砂锅里冒着热气,香味飘满了整个亭子。
在个园里,他们遇到了一位导游,正在给一群游客讲解个园的历史和盐商的生活。
导游穿着蓝色的导游服,戴着导游证,手里拿着一个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个园导游”
西个字。
“盐商在扬州很有钱,生活很讲究,”
导游的声音很洪亮,带着点激情,“他们不仅住得好,住的是像个园这样的大宅子,有假山,有池塘,有竹林;吃得更好,吃的是淮扬菜,淮扬菜就是因为盐商才发展起来的。
盐商喜欢吃精致的菜,比如大煮干丝、文思豆腐,这些菜都很考验刀工,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你想啊,一斤豆腐切出那么多丝,要花多少时间?吊一锅汤要花多少功夫?这些都是钱堆出来的。”
陆帆凑过去,问导游:“导游,您知道盐商为什么喜欢吃大煮干丝吗?除了刀工好,显身份,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然有,”
导游笑着说,他推了推眼镜,“首先,刀工好,说明厨子厉害,家里有面子——盐商之间也会攀比,比谁的厨子刀工好,比谁的菜精致。
其次,配料贵,虾仁、鸡丝、火腿,都是好东西,说明家里有钱——普通老百姓哪吃得起这些?只有盐商才舍得。
最后,汤要吊很久,说明有时间,不用为生活奔波——盐商有的是时间,他们不用上班,不用干活,就喜欢花时间在吃上面,慢慢煮,慢慢吃,享受生活。
所以盐商吃大煮干丝,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身份和地位,是一种生活方式。”
逛完个园,他们又去了何园。
何园离个园不远,走路大概二十分钟。
何园的门口也是一座石牌坊,上面写着“何园”
两个字,是清代书法家吴大澂写的。
走进何园,里面的建筑比个园更精致,有“晚清第一园”
的称号。
何园的复道回廊很有特色,是两层的,绕着园子走一圈,能看到园子里的每一处景色。
回廊的栏杆是木质的,上面刻着花纹,有花鸟,有山水,很精致。
走在回廊上,能看到下面的池塘,池塘里有荷花,有锦鲤,荷花是粉色的,锦鲤是红色的,很好看。
风从池塘里吹上来,带着水汽的清凉,很舒服。
“何园以前是何芷舠的宅子,”
小苏说,她指着前面的玉绣楼,玉绣楼是两层的小楼,楼身是白色的,窗户是拱形的,很有西式风格,“何老板也喜欢吃淮扬菜,他家里的厨子,擅长把大煮干丝和其他菜结合起来,比如用大煮干丝的汤煮面条,叫‘干丝面’,味道也很好——面条吸了干丝汤的鲜,比普通的汤面好吃多了。
何老板还喜欢用大煮干丝的汤炖豆腐,叫‘干丝炖豆腐’,豆腐吸了汤的鲜,也很入味。”
在何园的水心亭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姑娘。
姑娘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坐在石凳上,面前放着一个画架,画架上是一张水彩纸,纸上画的是何园的玉绣楼,画得很逼真——玉绣楼的白色楼身,拱形窗户,周围的竹子,都画得很像。
她手里拿着一支水彩笔,正在给窗户上色,颜色是淡淡的蓝色,很清新。
“你画得真好,”
小苏走过去,轻声说,怕打扰到她,“这玉绣楼画得跟真的一样。”
姑娘抬起头,笑着说:“谢谢,我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专门来扬州画园林的——扬州的园林太好看了,尤其是何园,复道回廊、水心亭,都很有特色,画出来肯定好看。
我最喜欢扬州的园林,也最喜欢扬州的淮扬菜,尤其是大煮干丝,每次来都要吃——上次来吃了蒋家桥的,这次来还想去吃。”
她放下画笔,和陆帆聊起大煮干丝:“我觉得大煮干丝就像扬州的园林一样,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细节。
园林有假山、竹子、池塘,每一处都有讲究;大煮干丝有干丝、虾仁、鸡丝,每一样都有功夫。
园林要慢慢逛,才能发现美——比如你走在复道回廊上,换个角度,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样;大煮干丝要慢慢吃,才能品出鲜——比如你先喝汤,再吃干丝,再吃配料,每一口的味道都不一样。
而且它们都很精致,园林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竹子,都有摆放的讲究;大煮干丝的每一根丝,每一滴汤,都有制作的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