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离开淮安时,里运河的晨雾还像一层被揉皱的薄纱,贴在青石板路的缝隙里。
露水沾湿了他的帆布鞋底,每走一步都能闻到鞋底残留的东台鱼汤面老汤香——那是前一天在东台喝面时,不小心蹭到的鲻鱼汤,混着猪油的醇厚,在帆布纤维里留了整整一夜。
他拖着行李箱走到淮安汽车站,候车亭的长椅上还沾着潮气,坐下时能感觉到一丝凉意透过牛仔裤渗进来。
手里攥着的茶馓纸袋子被风吹得轻轻晃动,李师傅给的茶馓是用麻油炸的,香气顺着纸袋的缝隙钻出来,混着里运河的水汽,成了淮安留给自己的最后味觉印记。
大巴车发动的瞬间,引擎的震动带着座椅轻轻摇晃。
陆帆回头望了一眼巷口的“老淮猪”
招牌,红灯笼在晨风中晃出细碎的光影,像在说“下次再来”
。
车窗外的里运河渐渐远去,墨绿色的河水在晨光里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柳树刚抽的新芽是嫩黄色的,枝条垂到水面上,风一吹就扫出一圈圈浅淡的涟漪。
大巴车沿着淮徐高速行驶,窗外的景色从淮安的老巷变成了苏北平原的开阔——成片的麦田泛着油绿,麦叶上还沾着露水,风过时掀起层层波浪,像一块被吹动的绿绸子。
田埂上的稻草人穿着褪色的蓝布衫,是那种老式的劳动布,袖口磨得发白,手里牵着的红绸带在风里飘得很远,偶尔能惊飞几只停在麦叶上的麻雀。
“前面就到宿迁啦!”
司机师傅的声音透过车载喇叭传来,带着苏北口音的软糯,“宿迁是项王故里,你们去了一定要看看项王故里景区,里面有项羽的雕像,还有不少老物件!”
车厢里有人应和,坐在陆帆旁边的阿姨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笑着说:“我娘家就是宿迁的,每次回来都要带几盒乾隆贡酥,我家孙子就爱吃这个。”
陆帆掏出手机查了查,屏幕上跳出宿迁的介绍——这里不仅是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还是乾隆下江南时的必经之地,而自己要找的乾隆贡酥,相传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钦点的贡品。
阿姨见他在查贡酥,又补充道:“要吃就去项王故里旁边的‘老宿迁’店,那是老字号,我小时候就跟着我妈去买,现在还是那个味道。”
大巴车驶入宿迁市区时,最先闯入视野的是古黄河的水——不是里运河的墨绿,也不是西湖的清亮,是带着几分浑浊的土黄色,像被岁月熬煮过的老汤。
河水的流速很慢,岸边的芦苇刚长到半人高,芦苇穗是浅褐色的,风一吹就轻轻摇晃。
路边的宣传栏上印着项王故里的巨幅海报,项羽的雕塑威风凛凛,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海报右下角写着“楚风汉韵,项王故里”
八个字,字体是仿汉隶的,透着几分古朴。
汽车站广场旁的小吃摊连成了一片,香气裹着热气扑面而来。
有卖车轮饼的阿姨,手里的铁勺在鏊子上转得飞快,豆沙馅从饼的边缘溢出来,在鏊子上“滋滋”
作响,变成焦香的糖壳;有卖糁汤的大爷,保温桶里的糁汤冒着白汽,舀一勺能看到里面的鸡肉丝和麦仁,撒上胡椒粉后,香气瞬间浓了几分;还有一个推着竹制小推车的老人,车上摆着三个竹筐,里面装满了金黄的酥饼,竹筐上盖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老人掀开布时,热气裹着香气涌出来,“乾隆贡酥,刚出炉的,一块钱一个!”
他的吆喝声带着宿迁方言的尾音,勾得人忍不住咽口水。
陆帆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行李箱的轮子在水泥地上“咕噜咕噜”
响,路过小吃摊时,卖车轮饼的阿姨笑着问:“小伙子,要不要来个车轮饼?豆沙馅的,热乎着呢!”
他笑着摇摇头,说要先去买乾隆贡酥,阿姨立刻指了指前方:“顺着黄河南路走,大概十分钟就到项王故里,旁边的老街上有个‘老宿迁’店,那的贡酥最正宗!”
沿着黄河南路走,路边的建筑多是仿汉风格,红墙黛瓦,飞檐上翘着的脊兽是陶制的,颜色有些斑驳。
门楣上挂着的木牌多写着“楚汉风情”
“项王故里特产”
,有的店铺门口摆着项羽的兵器模型——青铜剑的剑鞘是黑色的,上面刻着云纹;铁戟的戟刃闪着冷光,旁边还挂着仿制的铠甲片,风吹过时发出“哗啦”
的轻响。
偶尔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姑娘从店里走出来,裙摆扫过青石板路,手里拿着刚买的酥饼,咬一口时,酥皮的碎屑落在裙摆上,姑娘笑着用手拂去,画面像从古装剧里走出来的一样。
走到老街入口时,陆帆看到了“老宿迁乾隆贡酥”
的招牌——黑底金字,“乾隆贡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