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凑过去看,坛子里的鳜鱼整齐地摆着,一层一层的,鱼身上撒着一层薄薄的粗盐,鱼的颜色己经变成了深红色,表面很光滑,没有一点杂质。
“现在天热,腌二十天就行,”
汪阿姨用手轻轻碰了碰鱼,动作很轻,像在碰一件珍贵的东西,“冬天天气冷,要腌一个月。
腌好的鱼,拿出来以后,先用清水泡一个小时,去掉多余的盐,然后用葱姜蒜爆香,加一点酱油、料酒、糖,再放一点开水,焖半个小时,这样汤汁才浓,鱼肉也更嫩。
你看这鱼,肉质多紧实,一点都没散,要是新鲜鱼这么焖,早就碎了。”
陆帆蹲下来,仔细看了看鱼的样子。
鱼的眼睛己经凹了进去,鱼鳃是暗红色的,鱼身上的盐粒还很明显,用手指碰了碰,盐粒很粗,不像平时吃的细盐。
他忽然觉得,这小小的坛子,装的不仅是鱼,更是徽州人的生活智慧,是对食材的尊重,是在艰苦环境中对美味的追求。
从后院出来,陆帆决定去汤口镇旁边的小溪边散散步。
汪阿姨给他指了路:“出了店门,往左走,过了那个石桥就是小溪,溪水是从黄山流下来的,很清,能看到鱼。”
陆帆按照汪阿姨指的路,很快就找到了小溪。
小溪不宽,大概五六米,溪水很清,能清楚看到水底的鹅卵石,有的石头上长着青苔,看起来滑滑的。
溪边有很多游客在拍照,有的蹲在溪边,用手机拍水里的小鱼;有的站在石桥上,拍远处的黄山;还有几个小孩在溪边玩水,脱了鞋子,把脚伸进水里,笑声顺着溪水传得很远。
溪边的竹林长得格外茂密,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
偶尔有竹叶飘下来,落在溪水里,顺着水流慢慢漂走。
陆帆沿着溪边的小路慢慢走,能看到远处的黄山,山顶的云慢慢散开,露出更多的山尖,青色的山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他想起汪阿姨说的,明天早上如果起得早,在黄山的光明顶能看到云海,心里忽然生出期待——想象着云海漫过山峰,阳光洒在云上,金光闪闪的样子,应该和今天尝到的臭鳜鱼一样,让人难忘。
陆帆掏出笔记本,坐在溪边的一块石头上,写下今天的感受:“黄山脚下的汤口镇,青石板路,白墙黛瓦,溪水潺潺,竹林茂密。
这里的臭鳜鱼,是徽商智慧的结晶,发酵后的‘香’,藏着最醇厚的鲜,肉质紧实如蒜瓣,汤汁浓郁带酒香;笋干烧肉,笋鲜肉嫩,满口留香;配上黄山毛峰的兰花香,解腻清爽。
徽菜不像江浙菜那样甜糯,也不像川菜那样火辣,却带着山里的厚重与质朴,每一口都是对食材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食物不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而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
写了一会儿,陆帆听到旁边有“沙沙”
的声音。
抬头一看,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写生。
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支狼毫画笔,在画纸上细细地描着远处的黄山。
画纸上己经画好了大致的轮廓,云海漫过山峰,迎客松的枝桠伸向远方,线条细腻,充满了灵气。
“小伙子,也是来旅游的?”
老人看到陆帆,笑着问。
陆帆点点头,把笔记本合上:“您画得真好,黄山的云海画得像真的一样。”
“画了二十年了,还是画不够。”
老人放下画笔,揉了揉手腕,“黄山的美,每天都不一样。
早上的云海,中午的奇松,下午的晚霞,晚上的星空,都有不同的味道。
有时候来了灵感,能坐在这儿画一下午。”
老人指着画纸上的黄山,继续说:“你明天去爬黄山,建议你早点起,去光明顶看日出,要是运气好,能看到云海。
看完日出,沿着西海大峡谷走,那里的景色最壮观,奇峰怪石,云海翻腾,很多画家都喜欢去那儿写生。”
“对了,”
老人忽然想起什么,“徽菜除了臭鳜鱼,毛豆腐也一定要尝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