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俞天攥着那枚秦代弩机悬刀冲出虚拟舱时,基地储藏室的应急灯正发出急促的闪烁。
C区货架在反物质容器的能量冲击下倾斜,金属支架与地面摩擦产生刺耳声响。
编号C73至C89的青铜残片散落在地,表面覆盖的防尘布被辐射灼出细密孔洞,布纤维卷曲成焦黑色。
机械义眼的扫描光束率先落在最大的一块残片上。
元素分析图谱在视野中展开:铜82.1%、锡17.7%、硅0.2%,与虚拟场景中秦代弩机的材质成分只差0.1%的波动。
林夏的全息影像即刻弹出比对结果:“匹配度99%,确认源自同一时期的铸造工艺。
该波动符合青铜在两千零三十七年氧化过程中的损耗标准。”
俞天蹲下身,指尖拂过残片边缘的断裂面。
那些不规则的齿痕深度达2.3毫米,断面处的金属光泽显示曾被暴力拆解,断裂层的晶体结构呈现不均匀分布。
他将三块形状互补的残片拼合,机械义眼自动生成三维模型。
拼接处的纹路严丝合缝,缝隙宽度小于0.05毫米,接口处的云雷纹连续无断点。
“看底部弧度。”
林夏的蓝光在残片表面流动,勾勒出一道平滑的曲线。
全息屏幕上同步调出反物质储存罐底部结构图,两条曲线叠加后的差异区域用红色标注:“与反物质储存罐底部的半球形结构吻合度85%,差异部分集中在边缘的凹槽设计。
根据模拟,这些凹槽若能复现,可使容器的抗爆性能提升19%,应力分布均匀性改善23%。”
最边缘的残片突然吸引了俞天的注意。
其内侧刻着半行模糊的铭文,笔画深度0.3毫米,与咸阳工坊零件上的“物勒工名”
字体一致。
机械义眼的增强功能启动,通过多光谱分析去除锈迹后,“……阳工造”
三个字清晰显现。
下方还刻着一个微型的规形符号,线条宽度0.1毫米,与三鼎中“规”
鼎的铭文完全相同。
“这不是普通容器。”
俞天将残片翻转,背面的云雷纹突然泛起微光,波长450纳米,与反物质容器的辐射场产生共振。
他用游标卡尺测量纹路间距:“纹路走向与量子纠缠公式的变量轨迹重合,是某种能量引导结构。
每道弯角都是30度,和秦工的锉刀角度一致。”
林夏的数据流突然紊乱,全息屏幕出现0.3秒的卡顿。
恢复后,残片的材质分析图与归墟探测器的外壳数据产生重叠,尤其是那0.2%的硅成分,在两者中都呈现出异常的量子稳定性。
“古代工匠可能接触过归墟文明的能量形式,这些残片是他们模仿的产物。
硅元素的同位素比例与归墟探测器外壳的误差小于0.001%。”
第七块残片的内侧粘着一片陶土,面积约4.7平方厘米,厚度1.2毫米。
俞天用镊子取下时,陶土突然碎裂成11块,释放出微量的反物质辐射,强度为0.003希沃特。
机械义眼捕捉到陶土中的纤维结构:“是仰韶陶器的残屑,与你父母遗留的陶片成分相同,陶土中的石英砂粒度分布范围完全一致。”
当最后一块残片归位,完整的底部结构终于显现。
首径27.6厘米,中心位置有个指甲盖大小的凹陷,深度1.5毫米,形状恰似三鼎中“矩”
字的上半部分。
俞天将那枚秦代弩机悬刀的尖端嵌入凹陷,残片突然发出嗡鸣,频率178赫兹,表面纹路依次亮起,在地面投射出容器的完整形态。
这是一个比反物质储存罐多出三层夹层的青铜容器,每层夹层厚度2.3毫米,间距5.7毫米,都刻着不同的能量引导纹。
最内层纹路密度每平方厘米12条,中层8条,外层5条,呈现递减分布。
“夹层是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