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当年考取功名也不容易,如今的招考虽更激烈,却也是层层选拔的结果。
礼部官员随后转向准备试题的工作。
公文写作相对简单,他们能从以往的科举题目中挑选,并结合实际需求迅速拟定大量题目。
难点在于各衙门的专业试题,这需要向其他部门借调专家协助。
尽管如此,各部门对此事态度积极,毕竟这是好事,有助于彰显各自的贡献。
参与命题的人员需遵守礼部规定,直至考试结束都不得离开。
短短两天后,首版专业试题顺利出台。
对于未在礼部工作的官员而言,这一过程既新奇又高效。
他们认识到这种新式考试的优势: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定制题目,极大减少了舞弊空间。
同时,这种方式也让朝廷能够精准筛选出所需的专业人才。
初次见到这种选拔方式的官员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选出的官员远胜那些从书本中走出来的“书呆子”
。
毕竟即使是刚通过科举的新晋进士,也需在翰林院历练数年。
这些年来看似只是读书写字,实则有心者从未停止学习,唯有如此,日后到其他部门任职时,才能迅速上手,否则即便进入官场,仍免不了被责备。
如今这样的选拔对他们来说十分合理,即便笔试合格,考生还需参加面试,这无疑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
明白这一点后,官员们对胡大老爷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想出的办法。
第二天,几位礼部官员重新抄录考题后来到教坊司,却发现胡大老爷直到午间才姗姗来迟。
接过密封的考题,众官员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胡大老爷毫不在意,笑着打开考题查看,点头称赞:“不错,很专业,比传统的科举题目强多了。”
听到赞扬,众人松了口气,却没料到胡大老爷随即拿起毛笔开始修改。
他说道:“再补充一点内容,这样会更完善。”
官员们见状,虽有异议也不敢多言,早已习惯了他的风格。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到了胡大老爷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因为此事由他主导策划,框架和规则皆出自他手,因此他必须亲自把关。
有些名声他可以不要,但有些却必须争取,否则老朱可能会对他有所不满。
,!
胡大老爷可以摆烂、可以躺平,但他不能成为无用之人。
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他拥有一些他人不具备的能力。
这才是他能够摆烂、躺平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能力、没有筹码、没有能让朱元璋始终牵挂不舍的东西,怎能确保老朱不会某天情绪失控?实际上,这是胡大老爷近几个月在教坊司玩耍时逐渐领悟的道理。
经过反思过去一年多在大明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过于依赖上辈子对朱元璋的认知来理解这位开国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