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朱元璋是否心狠手辣?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过去的印象使他认为朱元璋虽心狠,但从不胡作非为。
他关心的是朱家的江山稳固、权力掌控以及大明的长久安宁……为此,他可以毫不顾忌地屠戮上万人,也能对某个长期看不惯的人选择容忍。
这些认知,胡大老爷早已形成。
于是他按照这样的印象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即能避则避,通过自毁名声和断绝关系来保护自己。
这种方式是否有效?当然有效!
难道没看到朱元璋如今对他愈发信任且态度平和吗?但在教坊司玩乐期间,看到昔日权贵如今需小心翼翼服侍自己,胡大老爷心中突然警醒。
若朱元璋年老时,因觉得威望过高、身份过重,为了给儿子铺路,一狠心把自己除掉怎么办?别以为朱元璋做不出这种事,只要权衡利弊后发现对名声影响不大,他会毫不犹豫采取行动。
朱元璋出身贫寒,秉持着务实的价值观,对名声这类虚无缥缈的东西始终保持清醒。
只要能得到实际利益,他从不犹豫。
胡大人却不愿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他不仅因培育土豆、红薯造福百姓而赢得赞誉,还会时常展示自身才能,这才是他在朝中立足的根本。
若朱元璋希望胖儿子顺利登基,绝不会轻易放弃像胡大人这样有地位、有人脉且无威胁的臣子。
这种形象才是胡大人认为最安全的状态。
正因如此,胡大人在处理事务时总能迅速切换状态。
从目前礼部提交的厚重文件看,他们的工作相当出色,这也证明了胡大人的观点:古人虽见闻有限,但绝不愚蠢。
按照指示完成任务后,结果令人满意。
这些题目正是官场常见的公文格式和礼部特有的规则。
官员们听后喜形于色,对胡大人的安排深表赞同。
若连这些都不清楚,那这样的人确实考不上。
胡大老爷签字后,礼部官员千恩万谢地带着重新封存的考题返回礼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没耽误大事。
虽然这次时间紧迫,但想到即将获得的功绩,忙碌也值得。
毕竟这次开创了大明历史的先河。
礼部官员和被软禁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十分兴奋。
然而,考生们却忐忑不安,这次的考试与以往的科举完全不同,无论是范围还是形式都有所变化。
这让所有人感到些许紧张。
但当他们根据礼部公告的范围开始复习时,才发现这其实是好事。
既然考试范围已经确定,他们只需专注于这些内容即可,这反而让他们感觉轻松了一些。
然而,一位稳重的考生提醒道:“大家是否忘记了这次的主考官是胡相?”
提到胡大老爷的名字,全场顿时寂静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