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28章 新洲医事(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大难题为突破口:1632年,根据诸多中医著作阐述,以及引进的大量大明郎中辅助配合,新华医学部门成功研发出含曼陀罗、乌头碱的“麻沸散改良剂”

,通过口服的方式,可使患者进入浅麻醉状态。

1636年,又“发明”

出银夹止血法,用特质的银质夹子闭合血管,取代了传统的烙铁烧灼。

1633年,西属墨西哥殖民当局大举入侵,新华陆海军经过一番苦战,大败西班牙远征军。

此战中,共有三十二人实施截肢手术(其中包括十七名西班牙士兵),东平医院使用丝线结扎血管,术后采用石膏固定残肢,使这些患者存活率高达80%。

更具突破性的是,1635年,东平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阑尾手术,主刀医生董新平在没有输血技术的条件下,凭借精准的血管结扎技术,使患者术后不到半月即康复出院,这一成就比英国外科医生克劳迪乌斯·艾曼德早了整整一百年。

面对郑部长夫人的难产困境,新华的妇科医学也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技术储备。

尽管“外倒转术”

存在风险,但该技术已通过两百余例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双手经腹壁缓慢转动胎儿,成功率达45%,远超大明稳婆10%不到的徒手矫正率。

而剖腹产手术虽被郑立辉质疑“六成的成功率”

,但想比大明“保大保小”

的绝望抉择,这已是天壤之别。

新华医生摸索出的“子宫双层缝合术”

,用羊肠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再用丝线缝合浆膜层,将术后子宫破裂风险降至3%。

为解决新生儿呼吸问题,他们设计出“恒温抚育箱”

,通过炭火加热与湿度调节,模拟子宫内环境,使剖腹产婴儿存活率提升至82%。

据1639年统计,新华产妇死亡率已从移民初期的15%降至2.2%,这一数据让同时期欧洲皇室产妇都望尘莫及。

新华医学的跨越式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新华政府对“人口即国力”

的深刻认知。

为了将成千上万的移民安全送往新洲大陆,必须解决“移得起、生得下、活得好”

的根本问题。

在移民过程中,每艘船上都会配备一名医生和若干医疗工具和大量常备药材。

在新辟拓殖点,医疗卫生的建设优先于行政办公场所。

这种“医学先行”

、“全程保障”

的移民拓殖策略,使得新华移民过程中的死亡率始终维持在2%左右。

更重要的是,新华医学实现了“知识传承”

的范式革新。

不同于华夏传统医学的经验秘传,新华通过医学院、医学期刊、学术培训和交流等诸多方式,构建了开放的知识共享体系。

1635年,新洲医学院图书馆落成,藏有中医典籍、专著2000余册、西方医学译著一百二十余部(主要通过西属美洲殖民地间接获得),以及卫生部主持编纂的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诸科理论实践手册四十多本,还有新华各地医生自撰的临床笔记7000多份。

这种系统性的知识积累与传播,使新华医学的发展进步不再依赖个别名医的灵光一现,而成为可复制、可迭代的科学进程。

当郑立辉看着妻子被推入手术室时,午后的阳光明媚而耀眼,透过迎向的窗户,照亮了整个走廊,也似乎剔除了他心中的几许阴霾。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