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然李元也听到了很多关于贾琏的负面评价,深刻的理解了要做事就一定会得罪人,就一定会因事受谤。
朝廷的事情不能没人做,所以官场才流行一句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这个国家,真正有影响力的一批人,说话能传的远的人,都是一些什么人呢?
答案是不是立刻就有了?
两份奏本送往热河,按流程经通政司送内阁,因为所奏之事涉及财政,所以通政司直接送到了李清这里。
李清先看的李元的奏本,看完了心情很复杂,南洋成立了专门的税务局,而不是通过基层衙门去收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这说明税务局的工作卓有成效,下一步会不会立刻在内地推广呢?对此,李清犹豫再三,用小纸条附件上批阅:专设税务局之事,可选内地一省试行三年。
看成效再定!
奏本是李元写的,根本就拦不住,还不能不给一个意见,否则你凭啥坐在内阁的位子上?要你是干啥的?但这事情吧,影响力太大了。
李元也不敢说,立刻在内地全面推广,只好先拖几年。
至于李元说上缴税收的事情,从来都不是重点,反倒是税务局的事情,无法回避。
处理完李元的奏本,有点头疼的李清继续看贾琏的奏本。
说实话,每次看见贾琏的奏本,李清都有点如临大敌的意思。
这次也不例外,谁让贾琏的奏本,每次都是说事情呢。
而且说出来的事情,就没有小事的。
很多大臣批评贾琏的奏本文采不足,配不上他状元的出身。
但是李清心里很清楚,这是公文,是处理政务的公文。
既然是公文,要的就是简单直白,把事情说清楚,把建议说清楚,不要有歧义。
公文写的含糊其辞,你为难谁呢。
承辉帝秉政期间,公文上的所谓文采,遭到过多次打击。
下面的臣子略有收敛,这两年又有点死灰复燃的意思了。
打开贾琏的奏本,李清看完后脸都绿了,问题是老问题,只是一直没有解决。
内阁的政令下达后,基层官员不配合执行,如之奈何?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李清是有基层经验的,可以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基层官员做事情的套路是没有变过的。
一个县令想要完成政务,想要出政绩,最要紧的工作一直都是收税,然后才是其他。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县令想要把税收上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掌握更基层权利的士绅和小吏。
县令说是亲民官,实际上还隔着士绅和小吏这一层,县令的指示需要通过他们去落实。
如果不能让士绅和小吏满意呢,县令想做事就变得寸步难行。
从权利结构上看,县令的想要执行自身的权利,不是没有绕过士绅的办法,只是那样会很难很累,而且在整个官员的圈子内,会显得很另类。
一个另类,在官场内想升迁就很难了。
单单这一点,就难倒了天下大多数官员。
再者,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肯定是愿意走捷径的,只要你想走捷径,就一定有捷径可以去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