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百二十五章 冬至家宴(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祁连山巅积雪皑皑,映着初升的日光,宛如一道银色屏障横亘天地之间。

他知道,从此刻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已不止是守土安民,更是要在这片古老而荒凉的土地上,种下文明的根系。

当晚,他在营中召集属官议事。

幕府灯火通明,地图悬于墙上,红线标注着乌孙归途、商队路线、烽燧分布。

曹参派来的副使、屯田令、译学馆执事、戍卒统领齐聚一堂,气氛肃然。

“诸位,”

刘肥立于案前,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厅堂,“朝廷已决意深耕西域。

我们不再只是驻防,而是建设;不再只是威慑,而是教化。

接下来三个月,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修缮阳关至玉门之间的七座驿站,确保公主车队沿途安全舒适;第二,清查辖区内所有胡汉纠纷案件,务必在婚典前结案公示,彰显律法公正;第三,从各屯田点选拔聪慧少年五十人,送入敦煌译学馆集训,准备赴咸阳太学。”

众人纷纷领命。

唯有屯田令皱眉道:“大人,春耕正忙,抽调壮丁恐误农时。”

刘肥摇头:“不是抽调壮丁,是遴选子弟。

这些人将来是要做官的,不是去挖渠的。

况且,我已奏请朝廷减免今年赋税两成,用于补偿劳力损失。

民生不可废,但育人更要紧。”

会议散后,夜已深。

刘肥独坐灯下,翻阅近年积存的案卷。

一页页看去,皆是琐碎却真实的生活印记:某户因争水械斗被判罚金十斤;某商队私运铁器被查没货物;某羌人部落请求归附,愿纳牛羊百头为税……这些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段挣扎与希望交织的命运。

他忽然想起那位乌孙贵族说过的话:“你们修渠、种地、建学堂,这才叫真正扎根。”

是啊,匈奴靠马刀统治草原,而秦人靠制度治理天下。

前者如风掠原野,呼啸而过;后者似雨润大地,无声浸透。

时间站在谁那边,答案早已注定。

次日清晨,他亲自带队巡查边境。

行至疏勒河畔,发现一处新开垦的田庄竟已搭起木结构学堂,屋顶覆草,门窗齐备,门前竖着一块石碑,上书“蒙学塾”

三字,笔力遒劲。

走近一看,竟是由一名退伍老兵主持,此人曾随蒙恬北击匈奴,负伤退役后自愿留边任教。

“我虽不懂诗书,但识得律令。”

老兵恭敬行礼,“我想让这里的孩子明白,什么叫‘国有法,家有规’。”

刘肥深受触动,当即下令拨付建材五车、铜钱百串,并调两名译学馆弟子前来协助教学。

临别时,他对老兵说:“等宁远公主到了,我会请她亲自为这所学堂题匾。”

消息传开,周边村落纷纷效仿。

不出半月,仅张掖以西便新增民间私塾十一所,均由退役士卒或迁徙儒生主持。

百姓自发捐粮捐工,只为让孩子能读书识字。

有老妇拉着刘肥的手哭道:“我家三代放羊,连名字都不会写。

如今孙子能背《论语》了,这是祖宗积德啊!”

这一幕幕,都被随行的博士记录在册,准备呈报咸阳。

与此同时,乌孙使团返程顺利抵达本国。

昆莫得知和亲有望,欣喜若狂,当即下令全国禁猎三日,宰杀百头白羊祭天,并派遣三千骑兵护送迎亲队伍西行。

他还特意派快马送来一封信,用生涩的汉字写道:“愿与大秦共呼吸,同生死。

自今日起,我国孩童皆习秦语,官吏皆穿汉服,法令参照秦律修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17岁:缘来妻到破茧病娇皇子赖上门温柔沦陷差一步苟到最后最强魔法皇帝什么鬼上单七日逃生游戏[无限]自君别后穿成了霸总的炮灰前妻横练鸣人开局中奖一亿,我成了资本大佬天师钢铁皇朝病娇厂督的小宫女剑开福地洞天女配一心学习[快穿]从寒门开始崛起我有一个万界交易群进击的生活流(快穿)我就喜欢惯着你这真是写轮眼邪王的小祖宗被娇宠了我真不是仙二代狂野十八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