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多数时候,高泉宫都是很宁静的,皇帝与夫人都已习惯了这种宁静。
今天难得过节,王贲到来时,这里短暂热闹了几个时辰。
而当饭后,扶苏重新坐下来,整理着一叠纸张。
礼看着外公抱着妹妹,正...
雪后的江原县,天光清冷,屋檐下挂着一排冰棱,映着晨光微微发亮。
张良立于书舍门前,手中握着一把竹帚,轻轻扫去阶前积雪。
他动作缓慢,却极有章法,一如他平日教书时的从容。
几日前送走的那卷竹筒,如今已随乌县令的文书一道封存,只待春暖雪融,便送往关中太学府。
张良并不知那卷书中所记韩地变法旧事能否激起一丝回响,但他知道,自己已尽了所能。
书舍内传来孩童朗读声,稚嫩而整齐:“《秦律?农令》:春耕不得误时,违者罚粟三石。”
张良停了扫帚,侧耳倾听。
这是他亲自编选的启蒙读本,不单讲字义,更重实务。
他知道这些孩子将来多半要入军、为吏、耕田,故所授之学,皆求实用。
他不愿再教人空谈仁义,韩地当年便是败在虚文浮礼之上。
“夫子!”
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门缝里探出头来,是村东李家的小儿阿满,“今日要讲‘井田废,郡县立’那一段吗?”
张良点头,拂去袖上雪屑,缓步入内。
书舍不大,仅两间土屋,中间以布帘相隔,外为讲堂,内为藏书与起居之所。
十余名孩童端坐于蒲团之上,见夫子进来,齐齐起身行礼。
张良抬手示意免礼,目光扫过一张张稚嫩脸庞,心中忽生感慨??这些人,将来或执戈戍边,或执笔为吏,或执锄耕田,皆是秦政之基。
而他,不过是一介布衣,能在这偏僻蜀地,为他们点一盏灯,已是幸事。
他正欲开讲,忽闻门外脚步杂沓,紧接着田安掀帘而入,肩上还扛着半扇羊腿,脸上堆笑:“韩夫子,昨夜宰的羊,今早特送来一挂,给您补身子!”
张良皱眉:“这如何使得?你家中也不宽裕。”
田安摆手笑道:“您给我们孩子教书,一顿羊肉算什么?再说,冬至刚过,按秦俗也该祭祖分肉。
我家老父说了,夫子如师如父,理当奉上一份。”
张良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田安又从怀中掏出一封泥封信札,递上道:“这是乌县令差人送来的,说是关中回信。”
张良心头一紧,接过信,指尖触到泥封尚温,显是刚拆过又重封。
他不动声色,将信置于案头,继续授课。
待午时散学,众童归家,他才独自坐于案前,取刀轻划泥封,抽出帛书。
信是王夫子亲笔,字迹苍劲有力:
“良弟如晤:
蜀中信至,展读再三,涕不能止。
韩地变法之烈,世所罕见,然其速亡之因,亦在于此。
酷法伤民,严刑失心,虽强一时,终难久持。
今秦政宽严相济,重农劝学,郡县治民,实乃天下之幸。
然弟所记韩事,字字血泪,足为后世镜鉴。
吾已呈于太学府藏书阁,并奏请陛下御览。
陛下阅后默然良久,终言:‘韩之亡,非变法之过,而在用人之失。
’此语深可玩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