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是歌词吗?
看过综艺节目都知道,小游戏都是走流程,搞点节目效果,不可能真让嘉宾挑战失败。
真挑战失败了节目还怎么推进?
只要余惟随便接首歌出来,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结果...
夜深了,山里的雾气像一层薄纱缓缓铺开,裹住窑洞、老槐树和溪流的轮廓。
林知遥坐在门槛上,磁带录音机搁在膝头,红灯还亮着,表示它仍在工作。
她没再动过按钮,也不打算停止??这台机器现在不是她的工具,而是整座望月坡的耳朵。
她抬头望着天,星星稀疏却明亮,像是被谁用指尖一颗颗按进墨蓝的布里。
远处的笛声断了,口琴也歇了,只剩一阵风穿过松针的细响,如同无数看不见的手在翻阅一本无字之书。
她忽然想,也许王小花说得对:声音是可以生长的。
它们不靠喉咙,不靠乐器,而靠记忆与倾听之间的缝隙悄悄发芽。
第二天清晨,听者小组准时集合在老槐树下。
王小花带来了昨晚埋下的陶罐,轻轻拂去泥土。
“我梦见井底的声音变成了一只鸟,飞出来落在李同学肩上。”
她说得认真,没人笑。
这群孩子早已学会不去质疑“听到了什么”
,而是问:“它想告诉你什么?”
李同学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圈,又划掉。
“我觉得那不是我爸的声音。”
他低声说,“更像……是他留下的回音。”
他顿了顿,“人走了,声音还在走。”
林知遥站在一旁,没有打断。
她知道,这些话背后藏着比乐理更深的东西??那是关于失去与延续的理解。
十年前她在舞台上指挥交响乐团时,曾以为音乐是控制的艺术:每一个音符都必须精准落位,每一段情感都要被设计成可复制的模板。
可如今她明白,最动人的旋律往往是失控的产物,是某个人在某个时刻,偶然听见了本不该听见的寂静。
“今天我们去南坡。”
她说,“听说那边有一口废弃的钟楼,三十年前地震震塌了一半,铜钟卡在瓦砾中间,每逢雨夜就会自己响。”
孩子们眼睛一亮。
放牛娃立刻举手:“我去过!
但根本没人敲啊,怎么会有声音?”
“也许不是人在敲。”
采菇妹小声接道,“是钟想说话。”
一行人踏着露水出发。
山路渐陡,草木愈发茂密,阳光只能零星洒下,在地上织出斑驳光影。
快到钟楼时,王小花了停下脚步,突然伸手拦住大家。
“别出声。”
她闭眼,“它在呼吸。”
众人屏息。
起初什么也没听见,只有风吹过断墙的呜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