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过了约莫三分钟,一丝极细微的颤音从废墟深处渗出,像是金属在梦中呻吟。
那声音并不规则,时强时弱,仿佛一口受伤的肺在艰难换气。
林知遥迅速架起声谱仪。
屏幕上,频率曲线如心跳般起伏,主频集中在137Hz左右,恰好是人类感到“庄严”
或“悲悯”
的听觉区间。
更奇特的是,每当风向改变,震动模式也随之调整,仿佛铜钟能感知气流的方向,并作出回应。
“这不是共振。”
她喃喃道,“这是对话。”
中午时分,他们在钟楼残垣边席地而坐,分享干粮。
李同学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开始记谱。
他没写标准五线谱,而是用符号标注:“风来时,音升高半度;落叶砸顶,低频突增;小孩靠近,颤音加快。”
林知遥看了许久,忽然笑了:“你这不是在记录声音,是在翻译情绪。”
“嗯。”
少年点头,“我觉得它孤单。
每次有人走近,它就拼命发声,像在喊‘我在这儿’。”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湖心,涟漪荡开。
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听懂”
的东西:放牛娃说溪水唱歌是因为渴了;采菇妹坚信菌丝在地下传递消息;就连一向沉默的小石头都说,昨晚他梦见石头哭了,因为有人把垃圾扔进了山泉。
林知遥望着他们,心头涌上一种久违的柔软。
她曾以为自己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聆听世界,可现在她意识到,其实是这个世界通过孩子们的眼睛与耳朵,重新教会了她如何活着。
午后雷云聚拢,一场骤雨毫无预兆地倾泻而下。
众人慌忙躲进钟楼尚存的屋檐下。
雨水顺着断裂的梁柱流淌,滴落在铜钟表面,发出清脆的“叮??叮??”
。
每一次撞击,钟体都微微震颤,余音绵长,竟与雨滴节奏形成天然对位。
王小花忽然站起来,赤脚走进雨中。
她仰着脸,任雨水打湿头发和衣裳,然后慢慢张开双臂,像在接受某种洗礼。
“老师!”
她回头喊,“快录!
它在唱《启寂》!”
林知遥怔住。
随即冲进雨里,打开设备。
果然,在密集的雨点击打与钟鸣交织之中,一段熟悉的旋律轮廓浮现出来??正是《启寂》的开头动机,但被拆解成了碎片,由不同的物理现象拼合而成:屋檐滴水构成节拍,钟体共鸣提供长音,风穿孔洞模拟滑音……
这不是演奏,也不是巧合。
这是一种**环境即兴**??自然本身成了乐队,而人类只是观众,或是偶然闯入的共谋者。
雨停后,他们带回了这段录音。
当晚,林知遥反复回放,试图分离出各个声源。
她惊讶地发现,某些高频段竟然隐藏着类似童声哼唱的谐波,尽管现场并未有人发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