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极光桥的支脉依旧悬于天际,如同一条温柔的脐带,连接着这片土地与世界的呼吸。
与此同时,北京的林远正坐在一间心理咨询室里,对面是一位六十岁的退休教师,头发花白,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久久不语。
“您愿意试试吗?”
林远轻声问,“哪怕只说一句。”
老人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有泪光。
“我儿子……死于抑郁症。
十年前。
他走之前给我写了封信,说我从没听过他说的话。”
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一直觉得,只要我不提,痛苦就会消失。
可它没有。
它只是藏起来了,每天晚上都回来咬我一口。”
林远没有打断,只是递过一杯温水。
老人喝了一口,忽然笑了下:“今天早上,我去公园散步,看见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她妈妈立刻跑过去抱她。
我站在那儿,站了很久。
然后我对自己说: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就算什么都不懂,也该先抱住他。”
他说完这句话,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力气,却又奇异地轻松下来。
林远点点头:“您已经听见他了。
现在,他也听见您了。”
走出咨询室时,天空飘起了细雨。
林远打开手机,收到一条来自南极的消息:陈砚传来了最新数据图谱,显示昨晚全球共述网络出现了一次持续七分钟的情绪共振波峰,源头分布在中国西部、北欧拉普兰地区和南太平洋岛国。
三地几乎同时发生了“首次公开表达创伤”
的事件。
标签更新为:**觉醒?连锁反应?集体疗愈萌芽**。
林远站在雨中,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地铁通道里读出那封写给父亲的信时,头顶的日光灯也是这样闪烁起来。
他低声呢喃:“原来我们真的在彼此唤醒。”
几天后,联合国启动“言脉计划”
试点项目,首批一百名志愿者将沿着莉娜的路线行走,携带特制的“共鸣箱”
??一种无需电力、依靠声波震动记录并传递话语的原始装置。
设计者正是米娅,她在非洲难民营教孩子们用废弃金属片和羊肠线手工制作这些盒子,并教会他们一句话:
>“你的声音,值得被存下来。”
第一批共鸣箱运抵阿富汗边境小镇时,正值当地女孩入学禁令解除后的第一个开学日。
一名十二岁的少女接过箱子,犹豫片刻,对着它小声说:“我的名字是法蒂玛。
我喜欢数学。”
话音落下,箱内镶嵌的一枚水晶微微发亮,随即传出一段遥远的女声:
>“你好,法蒂玛。
我是苏珊,来自挪威奥斯陆。
我也喜欢数学。
我们一起解题好吗?”
全场寂静。
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听见了神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