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实际上,那是三个月前一位北欧学生录下的回应,通过共述网络自动匹配传递至此。
技术并未主导一切,而是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遇。
而在亚马逊深处,艾拉收到了一封卫星邮件??是莉娜寄来的照片:无语族村落的孩子们围坐一圈,每人手中拿着一本空白笔记本,模仿着写字的动作。
虽然他们还不识字,但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把心里的声音变成看得见的痕迹。
艾拉看着照片,久久不语。
她身边,部落长老正带领年轻人举行一场新的仪式:每个人必须说出一件“让自己羞愧的事”
,然后由众人共同承担其重量。
有人坦白曾嫉妒兄弟获得更多食物,有人承认曾在祭祀时偷看禁忌之书,还有人哽咽着说:“我怕黑,可我一直假装勇敢。”
没有人嘲笑他们。
相反,每当一人说完,其他人便齐声低吟一段古老的调子,那是“接纳之歌”
。
艾拉悄悄取出自己的笔记本,写下:
>“羞愧本不该独自背负。
>它需要被说出来,被听见,被轻轻放下。
>我们总以为勇气是大声呐喊,
>可有时候,它只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
>对着篝火,说一句:‘其实我很害怕。
’”
她收起本子,抬头望向星空。
萤火虫仍在飞舞,像散落的星屑。
她忽然意识到,自从藤蔓印记消退后,她不再做噩梦了。
那些年因战争失去战友的痛、因逃离家园而背负的罪疚,曾经如影随形,如今却在一次次倾听他人故事的过程中,慢慢松动、脱落。
她不再是唯一的讲述者,也不再是孤独的见证人。
她已成为链条中的一环。
数周后,邮车驶入云南边境的一个傈僳族山寨。
这里曾因山体滑坡导致整村失联三个月,救援队抵达时发现,村民们虽幸存,却集体陷入失语状态??心理创伤切断了他们与语言的联系。
地方卫生院请来专家治疗,无效。
药物、电疗、催眠皆未能唤醒一丝回应。
直到有人提议:“试试找‘言之心’的人。”
莉娜到来那天,全村静默迎接。
孩子们眼神空洞,大人低头劳作,无人交谈。
她在村中央搭起一座简易棚屋,挂上贝壳风铃,摆出几十本空白册子和彩色蜡笔。
第一天,无人靠近。
第二天,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偷偷溜进来,在纸上涂满黑色漩涡,然后迅速跑开。
第三天,莉娜在纸上画了一幅画:一座塌陷的山,下面压着几个小人,天上有一束光照下来。
第四天,那女孩又来了。
她盯着画看了很久,突然拿起红笔,在光束尽头添了一个笑脸。
第五天,她带来了弟弟。
两人一起画画,画了一家人手牵手走出山洞。
第六天,小女孩指着自己的喉咙,做出“说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