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村民们齐声应道:“我们会守着它们长大。”
邮车再度启程,穿越云贵高原,进入四川盆地。
此时已是初夏,沿途稻田泛绿,蝉鸣渐起。
然而就在途经一处地震遗址纪念馆时,莉娜收到了一条紧急消息:缅甸克钦邦一处难民营爆发群体性心理危机,数百名儿童拒绝进食、交流,部分出现自残倾向。
原因是一名长期资助他们的国际义工突然撤资离去,并留下一句冷漠的话:“你们永远无法自救。”
莉娜立即改变行程,联络米娅协调当地团队,准备前往支援。
临行前,她在加油站短暂停留。
一位年轻的加油员注意到车身上的字,主动走过来问:“‘你说,我听’??这是什么活动?”
莉娜简单解释了几句。
那人沉默片刻,突然说:“我能说句话吗?”
“当然。”
“我爸爸……十年前车祸去世。
我一直怪自己那天没拦住他出门。
每年忌日我都去坟前烧纸,但从没说过对不起。
今天……我想试试。”
他掏出手机,打开语音备忘录,对着空气说:“爸,对不起。
我不该让你走。
但我现在过得还不错,开了这家加油站,娶了媳妇,有了娃。
你要是能看到,应该会笑吧?”
说完,他长舒一口气,眼角泛红。
莉娜递给他一本小册子:“你可以把它写下来,下次带去坟前念。”
他接过,认真道谢,然后退回岗位,继续工作。
莉娜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她明白,这场旅程早已超越最初的设想。
它不再是“帮助别人发声”
,而是点燃一种信念: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声音的承接者。
十天后,她踏入缅北丛林中的难民营。
这里条件艰苦,蚊虫肆虐,孩子们瘦弱不堪。
营地负责人告诉她,自从那位义工离开后,孩子们就觉得“说了也没用”
,于是纷纷关闭内心。
莉娜没有急于干预。
她只是每天在营地中央点燃篝火,拿出风铃,播放世界各地孩子说话的录音:有肯尼亚女孩朗读诗歌的声音,有巴西少年弹吉他唱歌的片段,还有冰岛小学生用稚嫩嗓音说“欢迎你”
的问候。
起初无人理睬。
第五天,有个小女孩悄悄走近,伸手碰了碰风铃。
第七天,两个男孩模仿录音里的节奏拍手打节拍。
第十天,一群孩子围着她,指着录音机问:“这些人……真的不认识我们吗?”
“不认识。”
莉娜说,“但他们想让你们知道,你们很重要。”
当晚,她组织了一场“声音交换游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