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手势,然后眼泪滚了下来。
莉娜蹲下身,握住她的手,轻声说:“没关系。
我们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哼歌。
只要你愿意,任何形式都是说话。”
当晚,小女孩的母亲来到棚屋。
她不会写字,只能用手比划:女儿亲眼看见奶奶被埋在泥石流下,从此再没说过一句话。
莉娜点点头,拿出录音笔,轻声录下一段话:“我知道你很疼。
我知道你想她。
你说不出来,不代表你不爱她。
我们都记得她。”
她把这段录音放进一个信封,交给母亲,请她每晚睡前放给孩子听。
一周后,清晨的鸡鸣声中,人们听见了一声稚嫩的呼唤:
>“阿奶……我想你了。”
整个村子仿佛被雷击中。
有人跪地痛哭,有人冲进屋里抱住亲人,更多人聚到棚屋前,望着那个抱着录音笔不肯撒手的小女孩,泪流满面。
当天下午,村里的小学老师组织了一场“声音复苏课”
。
每个孩子都被鼓励做三件事:说出一个害怕的东西、感谢一个人、唱一首记得的歌。
有的孩子说怕打雷,有的说怕鬼,有个男孩红着脸说:“我怕考试考不好,爸爸会打我。”
一位老太太被孙子感谢时愣住了,喃喃道:“我从来没想过……我还值得被谢谢。”
最后一首歌,是全班合唱《月亮升起来》,歌声起初断续颤抖,渐渐汇成一股清泉,流淌在整个山谷。
莉娜录下了全过程。
她在日记中写道:
>“语言的断裂,往往始于灾难对心灵的撕裂。
>而修复它的,不是技巧,不是训练,
>是耐心,是陪伴,是一句‘我在听’带来的安全感。
>这个小女孩不是‘治好’了失语症,
>她是重新相信了世界还能容纳她的声音。”
离开山寨前夜,村民为她举办了一场火塘晚会。
没有主持人,没有流程,只有围坐的人群和跳跃的火焰。
一位老人忽然起身,用颤抖的声音讲起三十年前如何带着全村人翻越雪山逃荒的经历。
那是他第一次对外人讲述那段历史。
接着,一个中年男人说起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事,请求原谅。
一位妇女说起丈夫常年酗酒带给她的恐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话题从苦难延伸到希望,从个人回忆扩展到族群记忆。
莉娜静静听着,感觉胸口发热。
她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倾诉,更是一次文化的重生??当集体创伤被公开言说,一个民族的记忆才真正得以延续。
她拿出紫菀花种子,撒在村口的土地上。
“明年春天,这里会开出一片紫色的海。”
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