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十八回 诗赋引争朝堂乱 侍郎殒命亲王囚(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字,暗指齐王心怀不轨。

齐王出班躬身奏道,声线沉稳却带着铿锵力道:“启禀陛下,此诗乃是臣早年言志之作,字字皆是赤诚之心,并无任何不臣之意。

臣当时作此诗时,正值边关略有动荡,民生尚有余艰,心中满是对我大周江山的牵挂,盼的是寰宇清宁、黎庶安康,愿为社稷披荆斩棘、鞠躬尽瘁,绝非许太傅所言的暗藏祸心。”

他抬眸扫过群臣,朗声道:“再说了,自古《诗经》三百篇,便有‘风、雅、颂’之分,其中‘风’多刺时弊,‘雅’常抒怀言志,皆是以文字寄寓心声。

昔年《伐檀》斥不劳而获,《硕鼠》怨苛政猛于虎,历代先贤非但不斥其‘离间君臣’,反倒奉为经典,赞其为‘诗言志,歌咏言’的典范。

臣这几首小诗,不过是效仿先贤,抒发忧国忧民之心,与《诗经》精髓一脉相承,何来‘谋逆作乱’之说?”

他顿了顿,又引经据典:“孔夫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正是诗歌的本真。

臣的诗,既无怒怼朝堂之语,亦无悖逆君上之意,不过是‘怨’时弊之未除,‘兴’盛世之可期,若这般也能被曲解为不臣,日后谁还敢以诗言志,谁还敢为社稷直言进谏?”

齐王话音刚落,便见唐轼之出班。

他身着浅绯色圆领袍,腰系银带,头戴进贤冠,面容清瘦却目光闪烁——他本是钱为业暗中拉拢的余党,今日正是借“解惑”

之名,再添一把火。

“陛下,齐王之言,确是正论,诗言志本是千古常理。”

他先假意附和,随即话锋一转,对着丞相躬身道,“可臣有一事不解,想请丞相与陛下为臣解惑。”

丞相孙幽古颔首:“唐学士有何不解,尽管说来。”

唐轼之抬眸,目光扫过齐王,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审慎:“正如齐王所言,此诗乃是他怀志之作。

可诗家有云,‘诗为心声’,这首诗既是齐王所作,字字句句皆是齐王肺腑之言,一言一行皆与亲王身份绑定。

倘若人人都以‘言志’为名,在诗中轻言‘挥戈’‘清寰宇’,又借着‘刺时弊’的由头渲染矛盾,久而久之,难免会让百姓误解朝堂,让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生事。”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加重:“臣以为,齐王身为亲王,身份尊贵,一言一行皆关乎社稷安稳。

此诗既已引发朝堂争议,齐王理应避嫌,主动撇清干系,而非亲自出面辩解——这般姿态,反倒让人觉得欲盖弥彰。”

“再者,”

他接过诗稿,指尖点在“何日清寰宇”

“静待东风起”

两句上,“此诗之中,确有可深析之处。

‘清寰宇’若只是除奸,为何不言‘辅圣君’?‘东风起’若只是盼盛世,为何偏用‘静待’这般隐忍之词?这些字句,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绝非单纯的‘言志’所能概括。”

他滔滔不绝,又引了几句似是而非的诗论,句句都顺着钱为业的思路,看似“公允”

地提议齐王“避嫌”

,实则暗指他心怀不轨,借“深析”

之名,再次将“不臣”

的帽子往齐王头上扣去,句句都藏着构陷的心思。

钱为业见状,立刻出班躬身奏道:“陛下,唐学士所言,正是正论!

齐王身为诗作者,又亲自出面辩解,本就涉嫌偏颇,应将此事移交大理寺彻查,隔绝齐王与案的关联,方能保证审理公允,不致让天下人非议朝堂!”

丞相孙幽古坐在案后,眉头微蹙。

他素来号称“三不沾”

,不结党、不偏私、不盲从,此刻若真依钱为业所言将齐王隔离开案,反倒落了“偏帮”

的口实,坏了自己多年的名声。

况且此事本就疑点重重,多是牵强附会的解读,实在没必要小题大做。

他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钱尚书此言差矣。

诗者,心声也,齐王身为作者,亲自剖白创作初衷,本是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锦衣玉令我从凡间来三界劳改局美食征服全星际[直播]萨尔桑娜篡位皇帝的后悔药漫威十二符咒曲线升迁:权道情谋西游化龙藏锋恰逢雨连天我伪装成了美少女的第二人格重生1997拜师九叔蚀骨痴缠病娇厂督的小宫女捡到一个神光棒三国:我杀敌就能变强重生嫡女她福运旺旺踏出生天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御前心理师超神学院武道天使之旅师兄全员皆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