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9月9日。
vivo手机现场发布会即将开启。
行业首款屏下指纹,行业最大电池容量旗舰机,国内首款无线充电,以及骁龙660,4+128GB的大内存,全像素对焦和HiFi……
从定位和销...
夜色渐深,林正阳回到办公室,窗外的厂区依旧灯火通明。
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重新打开电脑,调出“赤心?戍边”
芯片的最新测试报告。
低温启动稳定性提升至99.8%,电磁屏蔽等级达到GJB-151B标准,抗冲击能力通过军用振动台极限测试??这意味着即便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冻土带连续颠簸行驶一百公里,核心系统仍能保持零故障运行。
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23:。
明天一早要飞北京,参加发改委组织的技术路线闭门研讨会。
这次会议规格极高,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自动化所均派代表出席,议题直指“中国智能出行底层技术自主化路径”
。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建言的机会,更是一场话语权的博弈。
手机震动,是陈璐发来的消息:“林总,刚收到新疆边防部队反馈,‘骆驼兄弟’在喀喇昆仑山口完成首次全天候巡逻任务,全程无断电、无信号漂移。
战士们说,车比人耐寒。”
林正阳嘴角微扬,回了一句:“告诉研发组,每人记功一次,奖金翻倍。”
然后合上笔记本,靠进椅背闭目养神。
可脑海中却浮现出十年前的那个冬天??他在深圳城中村租住的铁皮屋里,修着一辆被厂家停止软件更新的老年电动三轮。
车主是个卖烤红薯的大爷,车坏了没法出摊,蹲在巷口抽了一整晚的烟。
那时他就想:为什么一台车的命运,要由几千公里外某个办公室里的代码决定?
如今,“赤心一号”
已经让这种命运发生了逆转。
但它真的足够强大了吗?美国那一纸专利诉讼虽被击退,可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依然尖锐:全球90%以上的高端EDA工具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产芯片设计仍受限于仿真精度与验证环境。
没有自己的工业软件生态,再先进的架构也只是空中楼阁。
第二天清晨六点,机场贵宾厅。
林正阳一边喝着黑咖啡,一边翻阅随行助理准备的会议资料。
其中一份内部简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南方半导体已启动7nm车规级制程联合攻关项目,牵头单位赫然写着“正阳研究院”
。
他拨通陈璐电话:“这个合作,什么时候定的?”
“上周五。”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您批过预算的。
我们和南半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主攻高算力车载AI芯片,代号‘燎原’。”
“我没记错的话,他们之前拒绝过三次我们的技术共享请求。”
“但现在不一样了。”
陈璐顿了顿,“‘赤心一号’的成功让他们意识到,单打独斗走不远。
而且……欧盟那边已经开始讨论建立本土低速电动车供应链联盟,如果我们不尽快形成集群优势,市场可能被重新瓜分。”
林正阳沉默片刻,望着舷窗外逐渐亮起的天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