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256][本段为1919年所加。
]
[257][关于这一点,弗洛伊德在论文《心理玄学对梦理论的一个补充》(1917a)的一个长注中也做了讨论。
另见《梦和心灵感应》(1922a)结尾处。
]
[258][这个问题在弗洛伊德1925i第一部分中有详细考察。
]
[259][1914年增注]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爱德华·冯·哈特曼在这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上持相同观点:“在讨论艺术创作中的潜意识作用时,爱德华·冯·哈特曼(1890,第1卷,第二篇第五章)清楚地阐述了一条由潜意识目的性观念所支配的联想法则,尽管他没有认识到这一法则的适用范围。
他要证明‘任何感性观念的联结,只要不是纯粹的偶然而指向一个明确的结果,就必须有潜意识的帮助’(同上,第1卷,第245页;英译本1884,第1卷,第283页),而且,意识的作用只是激活潜意识,以从无数可能的观念中择其适当者。
正是潜意识做出符合目标的适当选择,‘不仅对于感性想象,而且对于抽象思维的观念联想、艺术联想’以及诙谐的制作等,均亦如此[同上,第1卷,第247页;英译本,第1卷,第285页]。
因此,(从纯粹联想心理学意义上讲)对不同观念与某一活跃的或被激活的观念之间的联想施加限制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下列情况下,这种限制才有可能,即‘人不仅能够不受任何意识目的的支配,而且能不受任何潜意识及心境的影响。
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即使一个人在表面上完全放弃自己的思想线索,而任其飘浮,或让自己完全隐于梦幻之中,但他仍然随时可能产生某一主导兴趣、支配性情感或心境,而这一切必然会对他的观念联想施加某种影响。
’[同上,第1卷,第246页;英译本,第1卷,第284页]在半意识的梦中,只会出现与当时主要的[潜意识]兴趣相对应的观念。
因此,从哈特曼心理学观点来看,对情感和心境影响自由联想系列的强调,证明了精神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波赫里尔斯,1913)——杜普里尔(1885,第107页)指出了一个事实,即一个人名在我们苦苦思索却想不起来之后,又突然地在毫无线索的条件下浮现脑海。
他由此推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发生了一个潜意识的、但并非漫无目的的思维过程,而它的结果又突然地进入意识之中。
[261][关于稽查作用,弗洛伊德在本书其它各处均采用“抵抗的稽查作用”
这一说法。
关于“抵抗”
与“稽查作用”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后来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第29讲中作了阐释。
]
[262]同样,对于梦的内容中出现明显的表现联想,自然也可做此考虑,如第59页所引述的默里的两个梦(Péleriier-pelle;kilramme-Gilolo-Lobelia-Lopez-Lotto)。
我从神经症治疗工作中深知何种记忆最倾向于采用这种表现方法,这就是他们翻阅百科全书或字典(就像处于好奇的青春期的人那样)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渴求时的记忆。
——[这种例子亦可见于对杜拉第二个梦的分析(弗洛伊德,1905e,第二部分)。
]
[263][1909年增注]这两条原则,在刚开始提出来时似乎是最不受欢迎的,但此后被荣格和他的学生在字词联想研究中用做了运用和证实。
[荣格,1906——关于“靠机遇”
选择数字而产生有效联想的同源主题(第514页以下),一个最有趣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b)第十二章于1920年增补的一个长注中提出来的。
]
[264][《富豪》(第491页)在本书第一遍手稿中,弗洛伊德在这个句子中对这个人名发生了笔误。
他在《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b)第七章第1节结尾处对这个笔误进行了讨论。
]
[265][在1898年2月9日致弗利斯的一封信(弗洛伊德,1950a,信83)中,弗洛伊德写道,在他读过的所有有关梦的文献中,惟有费希纳著作中的这一段是有意义的。
]
[266][“Instanze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