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在罪恶意识(essofguilt)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清楚。
所谓罪恶意识是指,对那种针对我们为满足某种愿望而做出的某一行为的内部谴责的知觉。
要对这一点进行证实似乎是多余的。
因为任何有良知的人都必然会感到,自己是有理由进行这种谴责的,同时也必然会感到那种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否定。
在蒙昧人对待塔布的态度中也可见到这种相同的特征。
塔布是良知发出的命令;对塔布的任何触犯都会带来可怕的罪恶感。
尽管来源不明[67],但是它的产生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良知也有可能是在情感矛盾的基础上,从包含有这种矛盾现象的特殊的人类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有可能是在我们所指出的、适用于塔布和强迫性神经症的那种情况下产生的。
这种情况是指,在有关的敌对情感中,有一种情感是潜意识的,由于另一种情感的强制性支配,而处在压抑之中。
我们在神经症分析中所获得的一些结果佐证了这一结论。
首先,在强迫性神经症的特征中,我们发现一种过度谨慎的特征,这是抵御埋伏在他们潜意识中的那种**所产生的症状。
如果病症更加严重的话,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度的罪恶感。
事实上,人们可以大胆地说,如果在强迫性神经症中找不到罪恶感的根源,大概是没有指望再追寻到了。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个神经症患者入手,直接来解决这件事,并通过推论来为原始民族中这个同一问题,找到一个相似的答案。
其次,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罪恶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焦虑的性质;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它形容为“良心的恐惧”
。
但是,焦虑指向潜意识的根源。
神经症心理学启示我们,如果某种欲望冲动受到了压抑,它们的力比多将转变为焦虑。
这一点提醒了我们,还是有某种未知的、潜意识的东西与罪恶感相关联着。
可以说,这种东西就是排拒行为的动机。
内在于罪恶感的焦虑特征恰好与这种未知因素相吻合。
[68]
由于塔布主要是从禁忌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对我们来说,那种潜藏的、正相(positive)欲望流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必从神经症的类推中去寻找相差甚远的证据。
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禁止没人想干的事情,而强烈禁止的事情也必然是人人欲求之事。
如果将这一还算比较合理的命题应用于这些原始民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他们的某些最强烈的欲望是弑君杀僧、**、虐待死人等等。
然而,这种结论是不具任何或然性的。
如果我们进而将这一命题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行为之上,那么我们将看到的是对这一命题的更加明确的否定。
这是因为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良知的呼唤。
我们绝对肯定地坚持,我们绝不会受到丝毫的**去触犯这些禁忌(如“毋杀生”
的戒律),在犯忌的念头面前,我们只会感到恐惧。
然而,如果我们真的承认良知确有如此重要作用的话,那么必然是,一方面,这些禁忌(既包括塔布也包括我们的道德禁忌)将成为多余;而另一方面,良知的存在也将始终得不到解释,塔布、良知和神经症间的关系也将不复存在。
换言之,在我们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又将回到原有的理解水准上。
不过,我们可以假设已对精神分析学有关常人的梦的研究结果加以考虑,结果发现我们自己也比原来所怀疑的要更强烈,更频繁地受着一定的**,以致要去杀人;并发现这种**尽管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却产生着心灵效应(psychialeffects)。
另外,还可以假设,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某些神经症患者的强制性禁制(pulsiveobservances)是防范强烈的杀人冲动的保证,是对这种冲动的自我惩罚(self-pus)。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更应强调这一命题的重要:禁忌之下,必有欲望。
我们必须设想,杀人欲望真的存在于潜意识中。
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无论塔布抑或道德禁忌都不是多余的。
恰恰相反,对杀人冲动的矛盾态度的存在正好说明并证实了它们的必要性。
正相欲望流是潜意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