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图腾与禁忌04(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就是说,他完全忽略了**问题(弗雷泽,1910,第4卷,第71~92页)。

相反,其他一些族外婚学者显然更有道理,他们将族外婚视作一种防止**的社会习俗。

[132]如果对澳洲人婚姻限制中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加以考虑的话,那么不接受摩尔根(1877)、弗雷泽(1910,第4卷,第105页以下)、霍威特(Howitt,1904,第143页)和斯宾塞(Ba1dwinSpencer)等人的观点,是不可能的。

他们认为,这些限制具有(借用弗雷泽语)“刻意设计的痕迹”

,旨在取得它们事实上已经取得的结果。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一个如此复杂、如此习以为常的体系做一个通盘的、细致的解释。”

(弗雷泽,同上,第106页)

虽说族外婚的性限制是有意识施加的,但是这一事实并没有帮助我们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应被视为族外婚根基的**恐惧的最初来源是什么?利用对血亲**的本能厌恶,即利用存在着**恐惧这一事实来进行解释,显然不尽如人意;因为,社会经验表明,尽管存在着这种假设的本能,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并非鲜见。

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特权人士间的**性婚姻曾蔚为时尚。

韦斯特马克(1906~1908,第2卷,第368页)[133]曾对**恐惧做过解释,依据的理由是“那些青梅竹马的人之间有着一种对**的本能的反感;由于这些人多数都有着血缘关系,这种感觉便自然而然地在风俗习惯和法律中表现为一种对近亲**的恐惧。”

霭理士(HavelockEllis,1914,第205页以下)虽然对这种反感的本能性提出了质疑,但大致还是同意这一解释:“在兄弟姐妹以及从婴儿时就在一起长大的姑娘、小伙之间**冲动一般都难以出现,这种负现象的存在完全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缺乏唤起**冲动的条件……在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人们之间,所有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感官刺激都已见怪不怪,都被纳入人之常情,因而剥夺了唤起增强性兴奋的能力,然而正是这种增强性兴奋导致了性欲的高涨。”

我觉得非常奇怪,韦斯特马克竟然认为,从小就亲密无间的人们对彼此间**的天生反感,正是近亲繁殖有害种系这一生物学事实在心理上的表现。

这种生物本能在心理上的表现很少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以致不是对血亲(他们间的**确实有害繁衍),而是对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仅仅因为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产生影响。

在此,我不禁要提一下弗雷泽对韦斯特马克理论的令人称颂的批评。

弗雷泽认为很难说得通,如今人们很少对家庭成员间的**心存反感,而在韦斯特马克理论的基础上由反感派生而来的**恐惧,则是极大地增强。

而弗雷泽后来的一些评论进一步深入,由于这些评论与我在讨论塔布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基本一致,因此我要将这些评论全文转抄如下:

“要理解为什么要用法律来强化人的深层本能,并不容易。

没有任何法律强迫人们吃喝,或者禁止人们将双手置于火中。

人们之所以吃喝,之所以将双手本能地远离火源,是出于对自然惩罚而非刑法的恐惧。

刑法是通过暴力来制止这些本能的。

法律只禁止人们去做本能使他们倾向于做的一切;大自然自身能够惩戒的事情由法律来惩戒,则显多余。

因此,我们总可以很有把握地认为,法律禁止的罪行正是许多人在自然倾向的驱使下触犯的罪行。

假如没有这种行为倾向则不会有这类犯罪,假如没有这类犯罪又需禁止他们什么呢?因此,我们不必假设由于存在着法律对**的禁止,因而就存在着一种对**的自然反感;我们倒是应该假设存在着一种欲求**的自然本能,并假设如果法律像压抑其他自然本能一样,也压抑了这一本能,那么它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文明人已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对于这些自然本能的满足将有损于社会的普遍利益。”

(弗雷泽,1910,第4卷,第97页以下)

可见,将**恐惧解释成先天本能的这种观点必须摒弃。

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对法律禁止**的解释似乎也说不上好到哪里。

根据这一解释,原始民族很早就注意到近亲繁殖对自己种族的威胁,因此特意采取禁忌。

这一理论引起大量的异议。

(参见杜克海姆,1898,第33页以下)不仅**禁忌必须早于人类对动物的驯养,从而使人能够观察到近亲繁殖对种族特征的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近亲繁殖的有害结果仍未得到确定,同时也无法轻易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

此外,我们对现代蒙昧人所了解的一切都表明,他们最古远的祖先极不可能早已考虑好使其遥远的后裔免遭伤害的问题。

说实在的,到这些毫无远见的生灵那里去寻找卫生与优生的动机,真是几近荒唐。

他们那短浅的目光是很难看到我们如今的文明。

[134]

最后要指出的是,近亲繁殖促使种族衰弱的因素,出于卫生这一实际动机而对之加以禁忌,这似乎不足以解释我们社会中对**的极度憎恶。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说的那样[135],与文明人相比,在现代原始氏族中,这种感觉似乎更加敏感、更加强烈。

读者可能已经想到,在此我们又要在社会学的、生物学的和心理学的解释中做一取舍了。

(在这一语境中,心理学意义上的动机也许可以被视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动力)。

然而不管怎么说,最后我们只能同意弗雷泽的逆来顺受的结论。

我们对**恐惧的根源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去什么方向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