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可以预料,尽管有“好像”
哲学在为它辩护,但一个人很快就会以对待宗教神话故事的同样的方式来采取行动。
但是,目前他们仍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动着。
以前,宗教观念缺乏可靠性,这是无可争辩的,但却对人类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
这是一个新的心理学问题。
我们不得不质问,既然这些宗教教义的内在力量得不到理性的承认,那么,这种内在力量究竟何在呢?这些宗教教义究竟把自己的成效归于什么原因呢?
第六章
我认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足以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假如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宗教观念的心理起源,这两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作为教诲而公之于众的这些宗教观念,并不是经验的沉淀物、也不是思维的最后结果:这是一些幻觉,是人类的一些最古老、最强烈和最迫切愿望的满足,其威力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些愿望的力量之中。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童年期孱弱无助这一令人恐惧的印象,使人产生了寻求得到保护的需要——这是通过爱而得到的保护——这种保护是由父亲提供的。
人的孱弱无助终生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使人必须依赖于一位父亲的存在,但此时所依赖的已是一个更强大的父亲了。
神圣的上帝所实施的仁慈的统治会减轻我们对生活中各种危难的恐惧;道德世界秩序的建立会保证正义要求的满足,这在人类文明中常常是无法实现的;在未来生活中人类寿命的延长会为这些愿望的满足提供一个局部的、暂时的框架。
对常常引起人类好奇心的这些宇宙之谜的回答是随着宗教体系的潜在假设的发展而发展的,例如,宇宙是怎样开始发生的?心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假如把从恋父情结中产生的童年期的冲突——这是一些从未完全克服的冲突——从人的精神生活中驱逐出去,并且用一种可以普遍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冲突,那对人的精神生活将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当我谈到,所有这一切统统都是幻觉的时候,我必须给这个术语下个定义。
幻觉和错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幻觉不一定必然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害虫是从粪肥中变化而来的(这是愚昧无知的人们至今仍然信服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前,医生们认为,脊髓痨(tabesdorsalis)是**过度的结果,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如果把这些错误观点也看作幻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哥伦布曾认为,他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这倒的确是他的一个幻觉。
在这个错误中他的愿望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有些国家主义者认为,印欧语系的种族是独一无二的文明种族;或者认为,儿童是没有性欲的生物(这是精神分析已经予以毁灭性打击的信念),我们可以把这些国家主义者的观点描述为一种幻觉。
这些幻觉的特征在于,它们产生于人类的愿望。
在这一点上,幻觉很接近于精神病的妄想(delusion)。
但是,妄想除了具有更复杂的结构之外,妄想和幻觉是大不相同的。
在妄想中,我们强调它们和现实的矛盾是最基本的。
幻觉却不一定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幻觉不是不可实现的,也不是与现实相矛盾的。
例如,一个中产阶级的少女可能会有这样的幻觉:有一个王子即将前来娶他为妻。
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的确有少数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
弥赛亚即将降临人世,建立一个黄金时代,这是纯属不可能的。
一个人是把这种信念分析为一种幻觉还是分析为一种类似于妄想的东西,这要取决于他的个人态度。
证明确能实现的幻觉的实例并不容易发现,但是,炼金术士认为,所有的金属都可变成金子,这种幻觉倒可以作为一个实例。
那种希望获得大量的、尽可能多的金子的愿望,虽然确实已经被我们当今时代关于财富的决定因素的知识所极大地衰减了,但是,化学已不再认为,把金属变成金子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当愿望的满足是其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我们便把信念称为一种幻觉,这样一来,就像幻觉本身毫不重视证据一样,我们也不重视它和现实的关系。
因此,在了解了上述关系,并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宗教教义的问题上来。
现在我们可以重申,所有这些宗教教义统统都是幻觉,都是无法证明的。
绝不能强迫任何人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其中有些观点简直是不可能的,它们和我们辛辛苦苦发现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切简直毫无共同之处,因此,只要适当注意一下那些心理差异,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宗教教义比作妄想。
至于其中大多数观点的现实价值,我们是无法判断的;正如人们无法证明这些观点一样,人们也同样无法予以驳斥。
我们对此仍然所知甚少,因而无法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