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弗洛伊德自传
banner"
>
按语
《自传》是为《从自叙传看当代医学丛书》(4卷,1923~1925)而撰写的,主要部分写于1924年,实际上德文版出版于1925年,英文版于1927年在美国首次出版。
1928年收入原文德文版《弗洛伊德全集》(11卷),1948年在该版14卷中又原封不动地收入,包括再版时新补充的一些脚注,但却忽略了《自传》正文中大量的修改和补充。
詹姆斯·斯特雷奇和弗洛伊德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共同主编的恢宏巨著的英文版《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24卷),于1959年又对原来的译文作了修改,并作了大量的注释和说明,使其成为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自传》中有两个密不可分的主题贯穿于始终,即弗洛伊德个人的经历和精神分析的历史。
因此,《自传》不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和工作的一般性自传,而是一部精辟地总结精神分析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学术性经典。
可以说,《自传》是弗洛伊德在美国发表的《精神分析运动史》精华的再现,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
这套《自传》丛书的一些撰稿人,从一开始起,便对他们所接受的这个任务的异常困难表示忧虑。
我想,对于我来说,这些困难甚至还要更大些,因为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发表过与这本书意思相同的文章。
并且,那些文章,决定于它们所要讨论的主题的性质,都更多地论述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而不同于一般的或按要求写的同类文章。
我最早对精神分析的主题和发展的叙述,是我于l909年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克拉克大学所作的五次讲演。
[133]在那里,我应邀参加了该校建立二十周年庆典。
就在前不久,我应约为美国一部集体编写的主要论述本世纪初重大事件的著作,写了一篇与此文类似的文章。
[134]因为编者专门分给我特定的一章,这说明他们对于精神分析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
在这两件事情之间,我还发表了一篇题为《精神分析运动史》的文章。
实际上,这篇文章包括了我目前为这套《自传》丛书所要论述的内容的精华。
鉴于既不想和我以前的论述相矛盾,也不想完全重复以前的论述,所以我必须努力构思,为当前这套《自传》丛书写出这样一篇记叙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观见解和客观态度、传记色彩和历史影响能以一种新的相对合理的篇幅融汇于其中。
[135]
我于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
我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仍然是个犹太人。
我有理由相信,我父亲的家族曾经在莱茵河畔(科隆附近)长期定居。
由于14世纪或15世纪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们向东逃难。
19世纪期间,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移居德属奥地利。
我4岁时,来到维也纳,在这里接受了我的全部教育。
上大学预科(即“文理中学”
,或译“完全中学”
,Gymnasium)时[136],我的学习成绩连续七年在全班名列前茅。
我也因此享有特别的待遇,几乎从不用参加班里的考试。
尽管我们生活在很受限制的环境中,父亲还是坚持认为我应该完全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职业。
不管是那时,还是在后来我都未曾对医生这一职业有过什么特殊的偏好。
[137]确切地说,我是被一种好奇心所驱使,而这种好奇心更多的是对于人类的关心,而不是对于其他自然事物的关心。
我也没有认识到观察作为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好方法之一的重要意义。
我很久以后才认识到,我对圣经故事的全神贯注的阅读(几乎从我一学会阅读技巧开始),对我的兴趣定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138]有一位年龄比我大一点的高年级同学,他想长大后做个著名的政治家,我和他友情甚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