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已说过,在她叙述每一个症状的第一次发生的情况下,该症状便消失。
她整个疾病也同样以这种方式近于尾声。
病人自己做出坚决决定:在她迁居到乡村(6月7日)一周年的那一天,结束全部治疗。
因此,在6月初,她用最大的精力投入“谈疗法”
治疗中。
在最后一天,通过有意的安排,即类似于她父亲的病房,她再次产生恐怖的幻觉——这已在前叙述过了,这也是形成她全部疾病的根由。
在原始发生的情景下,她只能想,并用英语祷告,但在复制情景之后,她能够讲德语了。
更有甚者,许多过去呈现的紊乱便都消失了。
[156]在这以后她离开维也纳,做了短期的旅游;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她才恢复完全的心理平衡,从这以后,她享有完全的健康。
虽然我省略了大量非常有趣的细节,但安娜·O的病史比需要诊断的癔症病史要庞大一些,而这些病史本身反映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特征。
然而在描写病史时,不可能不进入其细节,而对我来说,其特征尤为重要,这也许就是这份较长的病史报告的一个借口。
就如同棘皮动物的卵在胚胎学上是重要的,不是因为海胆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动物,而是因为它的卵的原生质是透明的,因为我们对它们的研究,明白了可使其卵的原生质变为不透明的[157]可能的程序。
我对这个病例的兴趣完全在于非常清楚和可理解的病因方面。
(1)她单调的家庭生活和职业缺乏适当的知识性。
这使她有过多的未被用的心理活力和能量,而她不断的想象活动是这种发泄的一个方法。
(2)这导致了一种“白日梦”
的习惯(她的私人剧院),成为她心理人格分离的基础。
然而,这种程度的分离仍在正常范围内。
在多少带有机械式的职业中所出现的幻想和想法并不意味着病理性的意识分裂,因为若这些幻想和想法能被阻断,当他人对其说话时,则可回到正常的意识的统一,而且也不可能存在意识的缺失。
然而,在安娜·O的病史中,这一习性是我所描述的焦虑和害怕情感的基础,曾使安娜从习惯性的白日梦转变成幻觉性的“失神”
。
很显然,她发病开始最早的特征是如此的完全,这已经呈现了其主要的癔症特性,在这以后仍维持不变几乎近两年之久。
这些包括第二意识状态的存在,第一次出现时呈现短暂的“失神”
,以后成为“双重意识”
,因焦虑的情感致使她说话受抑,她发现在说英语诗句中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以后语言错乱,失去母语,代之以非常好的英语;最后由于右臂受压而致意外的麻痹,并发展成为右侧身体的挛缩性轻瘫和麻木。
这其后的情感机制完全符合沙可的创伤性癔症的理论——轻微的创伤在催眠状态中发生。
而沙可在他的病人中实验性地引起的轻瘫立即稳定下来,在创伤性神经症中因严重外伤性休克也可立即引起轻瘫,而这个女孩的神经系统进行成功抵制长达4个月。
她的挛缩及所伴有的其他紊乱仅在第二意识状态(sedstateofess)中的短暂的“失神”
时出现,处于正常状态时则能充分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因此她和她周围的人都注意不到这一点,而她周围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安娜患病的父亲身上,结果转移了对安娜的注意。
然而,她的“失神”
及完全的记忆缺失,并伴随愈来愈多的癔症现象,这些症状从她第一次幻觉样的自我催眠后出现得愈益频繁,故相同类型的新的症状的形成的机会就增多,那些已经形成的症状则由于反复的出现而变得愈益顽固。
此外,逐渐发生这些情况,病人在任何突然痛苦的情感下,都产生同样“失神”
的结果(尽管事实上,这种痛苦可能在每一个病例中引起暂时的“失神”
);偶然的巧合造成病理性的联想和感觉或运动的紊乱,并伴随着情感的出现。
但到现在为止,这只发生在一瞬间。
在病人卧床不起前,她已发展到出现全部癔症现象的症状群,但无人知晓。
只是在病人由于缺乏营养、失眠和长期焦虑而耗竭才完全垮了下来;只是在病人较正常状态,更多的时间处于第二意识状态时,癔症现象才延伸到了正常状态中,并从间歇性的急性症状发展到慢性症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