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认为,宗教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它是人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
,属于文化神经官能症。
由于他把宗教视为幼儿时期的愚笨心理的产物,因而宗教的衰亡必然同人类脱离少年期联系在一起。
他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否定宗教,使人们“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
这里,弗洛伊德虽然没有阐明宗教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根源,把宗教的产生心理学化是不对的,但是他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指出宗教具有安慰、自我解脱和精神麻醉的功能是颇有见地的,并显露出类似无神论的思想倾向。
在文艺的本质、起源和功用上,他坚持艺术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幻想的创造和性力作用的结果。
他认为,艺术活动和白日梦相似,均以幻想为特征,并追溯到儿童时期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
但不同的是,游戏的内容儿童并不隐瞒,而作家的艺术品的真实内涵却必须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艺术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宣泄,作家总要经过一番“改动”
、“柔化”
和“伪装”
,才能以一种使人得到美的快感的形式将这一幻想予以展示。
他还用力比多(或性力)的转移或升华来解释艺术创作的主要机制,并把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视为艺术产生的根源。
诚然,强调创造的想象力是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颇有意义,但是他否认理性和社会实践活动时艺术创造的主导作用,坚持性力决定论则难以令人苟同。
《蒙娜丽莎》这朵富有永恒的美的魅力的奇葩,并非是达·芬奇“恋母情结”
的升华,而是植根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土壤之中。
蒙娜丽莎的绚美的微笑,正是新兴资产者黎明时期对于人的尊严与美的颂歌。
在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上,他断言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
,诬称十月革命像“宗教一样残酷”
。
表面上似乎对马克思主义很客观,其实他做了不少歪曲。
说什么马克思没有摆脱黑格尔的影响,忽视心理因素,把“经济的动机作为决定社会中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
。
进而又宣称十月革命是受“过激主义”
的影响,由“过激党”
所领导的“暴群”
的“过激行动”
。
这些观点既反映了弗洛伊德立场的劣根性,又为后来形成的弗洛伊德-马克思学派(即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对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1.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是弗洛伊德的一个主要历史功绩。
传统心理学(除行为主义外)基本上是意识心理学。
近代虽有些学者对无意识现象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还唯独是弗洛伊德主义。
它提出了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新课题——潜意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深入洞察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全面调动人的精神活动的能动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