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其中的艰难周折,不下于战场的经略和防务的部署。
另一方面,他总在前线奔走,具有镇定如山、化险为夷的大将风范,这对前线官兵,往往具有强心针的作用,使其部署化为辉煌战果。
关于一场大型的进攻是否推行,他就向最高层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委婉地申说,时机还不成熟,不宜发兵。
身为幕僚,重心在于对事件的评估,可行性与针对性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定调、建言,而非一味地附和,更不能凭意气逞一时之快。
足智多谋的俞大维,在最高防务长官任上,长达11年,常于战略转圜上着眼,使其妙计得售。
雄图远略,规划宏阔,得反客为主、反败为胜之奥,极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之妙,观其设策,无中生有,以虚击实,以少胜多,东击西应,四方响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部署,臻兵家化境而远追古人。
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自于古人智慧。
他5岁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公羊传》,十三经中最具文学风采的《诗经》,他是晚年才补的课。
《左传》的文章极佳,可是他在《公羊传》所下工夫最深,他自谦,之所以他的文章没文采,就是中《公羊传》的毒太深。
而好处是,《公羊传》将他的脑子也即思维磨砺得像剃刀一样锐利。
八二三炮战,多位高级将官在炮击第一时间毙命,俞大维后脑被弹片擦边削过,血渍斑斑,可他还忙着帮助胡琏、助手、参谋等人规避。
金门遭毁灭性炮击之前,军情部门、一般舆论、新闻界都以为要打的不是金门而是马祖,独有俞大维力排众议。
他的判断如下,三星期之内必打,支持他的判断依据,一是最新空中侦察显示,面对金门的对岸各机场,所有米格机都已就战斗位置。
二是最新陆上侦察显示,对岸第一线炮兵,所有炮衣都已揭开……
他喜欢隐名埋姓,他婉拒替他作传记的作家:“我只是层峰的僚属、参谋官,没有姓名。”
他隐藏他的事功,总结一生的参谋作业,他说得简捷而掷地有声:“身为最高领导的幕僚,意见具申,是我的责任,但层峰决心既定,我唯有服从贯彻。
如果层峰下令攻击开始,我必定第一个上前线!”
幕僚作业及参谋意识的延伸
古人讲究的文章,思想宏富,开一代风气,则文字的敏感和讲究也有独在的时代意义。
文句的泊漾,虚词的迤逦,种种回环的空间,潆洄水抱,颇有积雨空林的畅朗幽谧,英词盘郁,可润金石,这实在不在战斗性之外。
实际上就连纯写景的山水田园诗也暗含一种态度,况乎战斗的闪避旁逸,颠跌反射与文章技法屡有本质契合。
邱雨庵(邱清泉)论兵,说“三层火网,子母连环,立体三层,平面三层,上下掩护,内外策应,缩小正面,加大纵深”
(《教战一集》)。
挺拔与遒劲,自在其中,只要不和贱肉横生的文奴文佣把臂入林,则文字的讲究只会增益思想的深度,而兵法的深郁自然加重志士的分量。
他出国深造的心曲,乃因国际形势渐趋险恶,尤以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迫日甚,对日作战,必不可免。
邱清泉以民族解放,任重道远,乃决心在军事方面再求探索。
陆军大学为德国军事学术宝库,教授均系第一流军事学家。
当时校方歧视外国学生,最新讲义多有保留,邱先生向学心切,软磨硬泡取得后,连夜打字抄录,秘为保存,预备再作研究。
三年求学,他所集中致力者,就是战术战略及国防建设,尤其对于巴尔克、老毛奇、施利芬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详加比较研究,于古得里安之装甲骑兵战术,亦多用心。
曾谓“如果世界第二大战爆发,则将为机械化部队出风头之时代矣”
,他对于鲁登道夫的全民战争论兴趣亦浓,尝于课余翻译,寄回国内杂志发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