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种难以觉察的转移性的乖巧深沉,造成一种难以弥缝的内伤,这对良性的幕僚是一种消解和毁伤。
不过,这个人确有其过人的手腕和本领,他虽不能颠倒众生,却能支配关键人物,从而影响时代走向。
他的特征,就是聪明,头脑异常灵活,做人则八面玲珑,尤擅投最高当局之所好。
刘斐原是李(宗仁)、白(崇禧)所识拔之人,曾先后送他到日本士官(与吴石同学)、陆大念书。
回国后,先在广西谋职,其后,李、白又推荐他到中央服务,很受到中枢的重用,担任过作战次长。
此公很圆滑,口才亦佳,“是笑里藏刀,极其阴险一类的人物,处世待人均工于心计,不现形色。
不可否认的,他是一个人才,但却走错方向”
(《刘斐,匪耶?非耶?》《传记文学》杂志总365号,1992年)。
该文还说,抗战初期,当军委会撤至武汉之际,参谋本部作战部的尹呈辅亲眼目睹同事刘斐与第三方人员交头接耳,行动诡秘。
刘斐最后的参谋作业是在李、白二人中居间作阀。
当时他已是和谈代表,而李、白还是国府挣扎的最后希望,但他们却与蒋介石存有历史的现实的难解恩怨。
刘斐就从这里下手。
刘斐悄悄回到广州,不失时机地劝李宗仁、白崇禧起义。
事后,李宗仁试探白崇禧:“怎么样,你手中有枪杆子……”
言外之意即鼓动白崇禧反戈。
但白崇禧却问:“将来如有必要,去台湾怎么样?”
李宗仁一听这话勃然大怒,脱口而出:“乌龟王八蛋才去台湾!”
由此可见,李、白已各有打算了。
事虽未成,但各派的隔阂更加表面化、白热化。
而他本人,在他人一筹莫展的局势中又得一票。
白崇禧后来也专就刘氏所作所为有所回忆,他说他跟刘氏的岳父邹翼经相熟识,邹氏托白崇禧照顾刘斐。
刘斐进西江讲武堂、后又留学日本都得益于白崇禧的帮助,回国从军也同样是白氏推举。
当然,他口才极佳,能说会道,能把军事要领发挥到极致。
白崇禧说:“后来参谋本部改为军令部,刘斐曾任作战厅厅长,后当次长,由抗战到内战一直负拟作战计划重任。
三十八年与张治中谈和代表赴北平,一去不复返……他言论是左的,享受是右的,他不满现状,但自己生活不严整,吃、喝、嫖、赌、唱戏无一不来,油得不得了,总统对他赏识极了,军令部有什么事都找他。”
抗战初期日军对上海大打出手,蒋介石调遣军队抗击之际,所召开的首次高级幕僚会,就有刘斐在内。
其他人是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部队方面的首脑。
当时刘斐的意见是,要“从全盘战略着眼,同敌人展开全面而持久的战争。
如果拖到日本侵略者对占领我国的每个县均要出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兵力来进行防守,即使他在战术上有某些胜利,但在整个战争上,非失败不可。”
(刘沉刚文,见《传记文学》杂志总第364号)
这个战略思想真是似是而非!
为什么日本会在每个县都布置兵力呢?史上就没有这么蠢的敌人!
萧毅肃回忆刘斐参谋作业,其间的几个细节,情态毕肖,令人扼腕。
抗战惨胜,内战风云紧迫之际,何应钦兼有蒋介石的幕僚总召集人的地位,所以,他就奉令拟订作战计划,当时他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但具体操作又是专业幕僚,这样,具体的执行者,就是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
萧氏的态度是不愿打,盖以当时因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元气难以短时间恢复,若继续作战必定掣肘甚多。
在此消极心理下,只得拟了一个两年的计划,奉何应钦之命亲自送到重庆去,并随同蒋介石飞回南京。
可是这个计划却如同石沉大海,久等没有消息。
据萧毅肃的公子萧慧麟回忆,当时担任何应钦将军随从参谋的陈桂华先生说,何应钦等不到消息,就偷偷问蒋委员长的侍从室主任林蔚文将军,这才知道蒋介石已经采纳了陈诚六个月就需完成作战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