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46年国防部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同时撤销,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陈诚任参谋总长,何应钦被外放到联合国去当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以利优势的国军,一举占领各地。
但国家早已民穷财尽,无力继续负担庞大的军费,而不得不一面“剿共”
,一面裁军。
多数被裁和编余的军官,尤其是低阶军官,多是抗战时期从军报国的爱国青年。
那时国家急需他们,只有时间对他们施以短期训练,就忙忙送上前线,命大不死活了下来的。
他们除学了点基本军事知识外,并无其他谋生技能,政府就此遣散亦无妥善照顾安置,等于绝了他们的生路。
实在没有去处的,就纳入军官总队给碗饭吃。
全国成立了十几个军官总队,每个总队都有一万多人,情况凄凉。
南京军官总队的将官绝望之余,就集体到国父孙中山灵前哭诉,引起轩然大波,这就是当时的“哭灵”
事件。
至于士兵,那更不用说了。
政府不要他们,他们只有投向对方,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当八路”
。
当局就这样自拆基座。
因为对内战态度消极,所以从那以后,蒋介石就不大采纳萧毅肃的建议。
1946年5月初,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还没有撤销,萧毅肃就被外放到重庆,去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参谋长。
此后,先后经历了重庆行辕参谋长、重庆行辕副主任兼参谋长、重庆警备司令……直到两年后的1948年6月中旬,才再调回南京做国防部次长。
当时何应钦身边的一般参谋多推崇萧毅肃,以为他是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萧毅肃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长期在西南部队服役。
何应钦曾问过讲武堂的负责人,该堂创办多年,哪个学生最出色?负责人回答:萧毅肃。
当时何氏在重庆担任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即下令调萧毅肃为总长办公室高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后,又调之为参谋长。
按照道理,这个职务,应该找一位懂英文的,但何应钦以萧氏非常优秀而任用他。
萧毅肃虽然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但是美国人却十分佩服他。
(参见汪敬煦《担任何敬公参谋之忆》)
那时萧毅肃虽也参加中枢主持的日常军事会议,但蒋介石只听信作战次长刘斐的话,所有其他的与会人员都无能为力。
曾国藩有四百多幕僚,他对之颇为倚重。
这些幕僚起到关键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蒋介石学曾国藩不遗余力,但他左右的作战参谋掣肘更多于当时的湘军。
他虽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他们的作用都被消解了,剩下狐狸和狼子,他反而听从了他们别有用心的谗言。
大局急转直下了。
萧慧麟写道:“记得有一天先父愤怒地说起傅作义不服从国防部命令,‘喊他撤退,他偏不撤退,硬要说他守得住;他守得住个卵!
’那是我们第一次听见先父说粗话。”
徐蚌会战之际,萧毅肃曾经很伤心地说:“(参谋次长刘斐)拿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给老先生(指蒋介石)看,地图上的河流只有一根线那么粗,老先生看都看不见。
只听到他(刘斐)说得好听:我们的部队这么展开,那么攻击,老先生就哦哦哦地只见点头,人家又说不上话。
部队到了那里,根本不是那回事,连河都过不去。
只怕连这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
(萧慧麟《萧毅肃上将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