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汉武帝眼睛一亮,便高声说道,“赶快呈上来!”
“是。”
不一会儿,只见一只系着红丝绸的青铜方鼎被8个人抬进了大殿,后面紧跟着汾阴郡守及下属。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只青铜鼎。
这时,郡守上前跪禀:“启奏皇上,前些日有人报告说汾阴河里有宝气,臣便去查看,果不其然,河中有道光在闪,于是就派人去捞了上来,竟然是一只宝鼎,臣听说宝鼎是吉祥物,河出宝鼎,象征国运大昌,所以臣不敢怠慢,即刻给皇上呈送来了。”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然后便走到大殿中央,欣赏这只青光闪闪的青铜宝鼎。
汉武帝上手摸了摸,眉开眼笑地说:“确实是只宝鼎,朕要重赏你们。”
汉武帝登上九阶台,落座龙椅,说:“赏千金。”
郡守听后,赶紧下跪接了重奖,大声感谢汉武帝道:“谢主隆恩,祈我大汉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齐人方士公孙卿看到汉武帝对古鼎很感兴趣,就乘机向汉武帝奏呈有关古鼎的《申公书》。
汉武帝问道:“申公是什么人?”
公孙卿回答说:“申公是齐地人,与仙人安期生素有往来。
他聆听过黄帝的话,没有别的书,只有这部《申公书》。”
然后,公孙卿又奏道:“这简册是申公给我的,申公现在已经死去。
陛下,臣听传说,先祖黄帝也曾得宝鼎,时辰是冬至,今陛下得宝鼎也在冬至,黄帝后来封禅泰山,然后成仙登天了。
所以今天得这宝鼎确是天赐吉物啊,皇上应该封禅泰山。
我大汉从高祖至今已六十多年,当朝天子文治武功,而达海内一统,九州平安,以此太平盛世举办封禅承受天命,实乃朝廷所盼,黎民所望。
泰山封禅乃普天之下最神圣的大典,前有三皇五帝文王武王秦始皇,今应有我当朝文治武功的大汉天子,所以,泰山封禅,势在必行。”
汉武帝听后,脸上呈现出喜悦的神情,文武百官这时也随声应道:“泰山封禅,势在必行。”
汉武帝大喜,两眼放光,兴奋地说:“泰山封禅一事,朕也有此意,既是大家拥戴,那就做封禅准备吧。”
此后,汉武帝积极筹划登泰山封禅事宜,时常和公卿、儒生博士们议论封禅的程序礼仪。
因为自秦始皇以后,近百年没有举行封禅大典,而秦始皇封禅又搞得很神秘,具体做法并没有留下记载。
汉武帝命令儒生参考《尚书》《周官》《王制》等,草拟封禅礼仪。
但五十多个儒生都拘泥于《诗》《书》等古籍,墨守章句,不会变通,又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几年也没能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
元鼎六年(前111年),左内史兒宽向汉武帝进奏道:“皇帝的功德感动了上帝,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封禅是圣王大典,应该实行。
但是大典的细节、仪式,经书上缺乏记载。
臣以为封禅的目的是向上天报告成功,祭祀天地神灵,只要诚心诚意就可以了。
至于具体的仪式,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非臣下所能拟就。
现在就要举行大典了,却拖了数年的时间,让群臣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皇帝金声玉振,完全可以自行决断。”
汉武帝认为兒宽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自己制定了封禅的礼仪。
他按照古代先“振兵”
,再释旅,然后才举行封禅的原则,于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颁布诏书:“南越、东瓯都已平定,而西蛮、北夷尚未平定。
朕将置12路将军,亲自掌握兵符,统率这12路大军巡视边陲。”
于是,汉武帝亲率18万骑兵,离京出巡。
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然后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兵临河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