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金义成全面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推拿学的文献和历史成就,首次详尽梳理自甲骨文始的中医推拿发展史,首次整理小儿推拿相关文献,融汇具有上海特色的一指禅推拿流派、法推拿流派和内功推拿流派,填补了小儿推拿文献系统整理的空白。
其主编的《小儿推拿学》一书,集中收录了《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保赤推拿》《推拿三字经》等数十部推拿专著和有关篇章,论述穴位达157个。
其主编的《中国推拿》的影响则辐射世界,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海派儿科推拿经过多年发展推广,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儿推拿流派,传人遍布海内外。
流派特点:
第一,手法除了继承传统的八法外,同时融入了成人推拿流派使用的手法。
第二,界定了小儿推拿适用的年龄阶段,以6周岁以下,尤以3周岁以下小儿推拿效果最好。
第三,寻找体表的痛点进行治疗,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
六、深圳岭南小儿推拿流派
深圳地处岭南,气候湿热,小儿脏腑娇嫩,更易受湿热之邪侵袭,小儿外感发热易夹湿,湿与热胶着,临床发热更难以解除。
深圳岭南小儿推拿是新兴的一个流派,以其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为例,是根据岭南地方特色,以祛风散寒、解表退热为原则进行辨证取穴。
流派特点:
第一,汲取了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解表四大手法。
第二,根据海派小儿推拿的穴位和部位同用的特点,选取推上三关、清天河水。
第三,重视“望闻问切”
,并结合“辨证取穴”
。
第四,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
七、北京的小儿捏脊流派
北京的小儿捏脊流派首推冯氏捏脊。
冯氏捏脊由于施术部位为小儿脊背,因此又称“冯氏捏脊”
。
此疗法源于冯氏医家,经冯氏医家四代精心钻研,逐步形成了其特有风格,手法简便,疗效明显,并在漫长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形成了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原则,运用捏拿小儿脊背等方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理论体系。
1962年,我国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施今墨先生写道:“冯泉福先生在北京家传四代,历百余年专为小儿‘捏脊’,誉遍城郊,疗效超卓。”
并进一步指出:“尤以冯氏‘捏脊’手法与众不同。
他的疗法简便,疗效显著,最受劳动人民的爱戴。”
冯老先生医德医术闻名遐迩。
无论在中医界还是患者口中,他的名字早已被“捏脊冯”
取而代之。
背部布有足太阳经和督脉,督脉可统摄全身阳气,捏脊刺激督脉起到协调、平衡阴阳气血的作用,同时督脉的两旁有**经,捏脊时**经的各腧穴也得到相应的良性刺激,技能协调脏腑的功能,又能相应脏腑的疾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