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论是美国的历史轨迹还是政治制度,无论是美国的选举制度还是政党的战斗意识,都无法复制到中国。
囿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别,我们大可不必对美国的选举制度含英咀华。
但是了解美国选举文化的价值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
历史是一种延绵,通过对美国政治制度和选举文化的阅读,大可以阅人而知己。
5
黄仁宇先生写历史,有一种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精灵。
他以中国人的视角认知世界,也从全球的视角来审视中国。
他旁征博引,将明朝断代史《万历十五年》活脱脱地与世界接轨;他深入浅出,将中国的脚步置于《放宽历史的视界》中,使中国与世界浑然一体。
黄仁宇先生了解世界,所以他敬畏世界;黄仁宇根植于中国,所以他溺爱中国。
本书作者无法与黄仁宇先生相提并论,但是在对中国的情感上与黄先生如出一辙。
出于对中国的溺爱,在涉及到中美关系的篇章时作者不吝着墨,甚至有结驷连骑的奢侈感。
这也许破坏了体例上的和谐,好在我们的祖先并不热衷于八股文,“文无常文”
的古训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造就了文化多样性的沃土。
当然,根植中国并不意味着作者落入意识形态的窠臼,以狭隘的民粹主义对美国妄加挞伐。
相反作者尽可能摆脱“立场先行”
的束缚,以公正和超然的态度来描述事件而不是评论是非,“没有立场”
就是作者创作本书的全部立场。
在涉及到中美关系的篇章中,作者对中国社会背景的部分描摹采用了电影语言。
这并非刻意追求超凡脱俗的文风,而是这样的语言更适合我们回首往事,从而让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都感同身受。
至于在每一节文章的结尾以“赞曰”
和“叹曰”
来表达感受,您切勿认为是作者故弄玄虚,显摆自己的文学修养。
作者认为使用清新隽永的中文典故和成语来诠释美国历史,恰恰是世界大同、中西勾连的艺术映照。
如果一定要说这就是“显摆”
的话,作者只是“显摆”
了中国语言文学的魅力。
基于本书的特点,在您个人的书架上,您可以将本书随意归类——历史、政治、文学、小说、闲书,随便您怎么定义她,她都会羞答答地待在您的书架上,等候您随时掀起她的盖头。
至于书店和图书馆,如果视她为文学版的美国历史上架“历史”
,自然恰当;如果视她为历史版的美国文学上架“文学”
,也无不妥。
如果能够在“历史”
和“文学”
两个书架上比翼双飞,当是本书的荣幸;如果仅以一个类别上架,那也没辙。
2010年9月22日于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