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丰台
别墅的沙发上,高媛媛慵懒的躺着,饶有兴趣地刷着手机。
她在看网友对《司藤》的评论……准确点说,是对自己的评论!
“看了那么久的司藤,谁都在夸景恬,但我觉得,白英同样美不胜收!”
...
夜风穿过广场边缘的梧桐树,沙沙作响。
银幕前的人群静得出奇,连孩子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场戏是三十年前的乡村小学,阳光斜照进教室,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围坐一圈,跟着一位年轻女教师朗读拼音。
她的声音清亮,像山涧泉水:“a??o??e。”
镜头缓缓推进,落在她手腕上那块旧手表上,秒针跳动的声音被无限放大,仿佛在倒数某种注定的离别。
没有人说话。
可许多人悄悄抬手擦了眼角。
林浩然坐在后排一张折叠椅上,身边是周小雨。
她穿了件素色毛衣,头发扎得整整齐齐,像是特意为这一天打扮过。
她没看银幕,而是望着前排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那是她母亲的老邻居,曾亲手帮周父熬药三年。
“她说今晚一定要来,”
周小雨轻声说,“她说要替我爸看看,这电影里有没有他说过的那句话。”
哪一句?林浩然没问。
他知道。
银幕切换到现代,许兰饰演的女儿回到故乡,在尘封的阁楼翻出母亲的手稿。
纸页泛黄,字迹娟秀却颤抖,记录着一段被遗忘的支教岁月:如何教聋哑孩子发声,如何带着贫病交加的学生走十几里山路求医,又如何在暴雨夜里独自守着校舍,怕屋顶塌下来砸伤寄宿的孩子。
镜头扫过一页批注:“他们说我傻,可我知道,有些声音,一旦没人听,就会永远消失。”
台下有人低声啜泣。
一位中年男人摘下帽子,低头抹脸;旁边的老教师攥紧拐杖,嘴唇微动,似在默念台词。
当许兰站在祠堂中央,面对全村人的指责说出“我不是来揭伤疤的,我是来还债的”
时,整个广场仿佛凝固了。
那一句“我娘用一辈子教人说话,临走前最遗憾的是,没能听见你们喊她一声老师”
,如刀割开沉默已久的河堤。
泪水不再克制地流淌,掌声从零星到汹涌,最终汇成一片雷鸣。
林浩然闭上眼。
他听见了。
这不是放映,是一场集体的倾诉。
每一个观众都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曾在讲台上坚持到最后的老校长,像极了村口小学退休二十年仍义务辅导留守儿童的张老师;那个躲在后台偷偷练习朗诵的女孩林小苗,让多少父母红了眼眶??他们的孩子也曾怀抱梦想,却被现实一次次按回地面。
影片进行至中段,节奏忽然变得轻快。
一组蒙太奇展现全国各地普通人自发参与“我说故我在”
行动的画面:菜市场卖鱼的大姐对着手机镜头讲述丈夫工伤后维权的艰辛;高原邮递员骑马穿越风雪,边走边背诵自己写的诗;深圳城中村的打工妹组建读书会,每晚十点准时在天台共读一本书。
配乐简单,只有一把吉他轻轻拨弦,歌词却是由一百位投稿者的真实语录拼接而成:
>“我不是诗人,但我想说。”
>“我月薪三千,但我有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