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阿普摇头:“不只是录,是要让它活。”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周小雨当初为何执着于收集那些素人投稿。
艺术的本质不是保存,而是唤醒。
不是把记忆封存在胶片里,而是让它们重新呼吸、生长、传递。
回国后不久,在一次公益论坛上,林浩然做了题为《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导演》的演讲。
他说:“过去我们总以为,讲故事是专业人士的事。
编剧写剧本,演员演人生,观众看戏。
可现实是,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剧本里,只是长期被剥夺了署名权。
今天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归还这份权利。”
掌声雷动中,他看到台下坐着陈国栋。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架三角架的场务,而是“大地之声”
项目驻西北片区的技术负责人。
他带着一支全由农民工组成的业余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沙漠植树工人的纪录片。
虽然画面粗糙,运镜生涩,但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许多专业评委为之动容。
“他们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个?”
陈国栋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因为我爸就是这么死的??在工地上中暑,没人注意,也没人记录。
现在我想替他说一句:我干过活,我流过汗,我值得被记住。”
项目越做越大,挑战也随之而来。
资金短缺、地方阻力、技术门槛、隐私争议……每一项都能成为压垮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艰难的时候,连许兰都曾私下问他:“我们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这个世界,真的会因为几部电影而变好吗?”
林浩然没有直接回答。
他带她去了北京郊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那里有一群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正在参加“普通人青少年表达训练营”
。
他们不会说话,但学会了用绘画、肢体动作和音乐表达内心。
其中一个男孩,连续三天只画同一幅画:一片漆黑的天空下,站着一个小人,手里举着一根火柴。
老师试着问他:“你在画什么?”
他终于开口,声音微弱却清晰:“我在……点灯。”
那一刻,许兰哭了。
她抱住那个孩子,哽咽道:“你早就点亮了。”
后来,这段影像被剪入《普通人?特别篇:沉默的声音》,并在国际残障人士日全球同步播出。
联合国秘书长发来贺信:“这不仅是艺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对多样性的致敬。”
时间流转,转眼已是两年之后。
《普通人》系列已完成一百零七个基层故事的拍摄,覆盖全国二十八个省份,参与创作的普通人超过三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