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秀兰坐在轮椅上,手指摩挲着帆布包的边缘,忽然开口:“林总,我能录一段话吗?”
“当然可以。”
工作人员立刻调整设备。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微颤:“大柱,今天是你牺牲的第三十六年零四天。
每年这天,我都去火车站站一会儿,看着那些火车呼啸而过。
以前我不懂,为什么非得修这条路?现在我懂了。
咱们的儿子启程要当工程师了,他说要把爸爸没走完的路,一寸寸补上。
你听见了吗?咱们家,有人接班了。”
录音结束后,整个采集舱陷入短暂寂静。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技术总监老周都摘下耳机,低头擦了擦眼角。
中午抵达鄯善站,当地文史馆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带来一批尘封已久的施工日志复印件。
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进度、伤亡情况(多以“因病离队”
代称)、物资调配。
翻到1973年8月12日那页时,林浩然的手指顿住了。
上面写着:“K387隧道第三次爆破失败,哑炮未排除。
马占奎主动请缨返场排查,突遇二次塌方,掩埋深度约八米。
现场指挥周志明下令封洞,理由:防止连锁坍塌危及整段线路安全。
后续处理:就地水泥灌注封闭,事故归档为‘地质意外’,不予上报。”
林浩然盯着“周志明”
三个字,久久未语。
这个人,正是三天前给他打电话的老兵。
当晚,林浩然拨通视频通话,接通周志明的线路。
画面中,老人坐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背后墙上挂着一张褪色的兰新线全线竣工合影。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前别着一枚早已失效的施工纪念章。
“林总。”
他声音沙哑,“我已经出发了,明天中午到酒泉。”
“您看了那份日志?”
林浩然问。
“看了。”
周志明低下头,“当年我三十四岁,是全队最年轻的副队长。
上面压任务,下面要保人,我选了折中??封洞,保住其他人,也保住工期。
可我没想到,这一封就是一辈子。
马占奎的妻子后来疯了,整日抱着空饭盒等他回家吃饭;他儿子十岁就辍学打工,说‘我爸为国家死了,国家连块碑都不给’……这些事,我都知道,但我没脸出现。”
林浩然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我不是为自己求原谅。”
老人抬起头,眼里布满血丝,“我是怕,如果我不去亲眼看着他出来,他的魂就永远困在那山肚子里。
四十八年了,他该回家了。”
林浩然点头:“我们会为您安排专车接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