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七二年随工作组来到敦煌,参与壁画数字化扫描前期试验。
后来……我们发现了‘它们’。”
画面般的叙述在声音中展开:当年他们无意中录下一段洞窟风声,回放时却发现其中夹杂着不属于任何现存语言的吟唱。
进一步分析发现,某些特定频率的声波能引发岩层共振,甚至短暂改变光线折射率。
上级下令封存资料,销毁原始录音。
但他们偷偷保留了一部分,藏于各地窖藏点,并设计了一套基于情感共鸣的触发机制??只有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下歌唱时,系统才会逐步唤醒。
“我们以为要等一百年。”
王志远的声音疲惫却坚定,“没想到,才五十多年,你们就走到了这一步。
听着,别相信‘清除派’的谎言。
归巢从来不是威胁,它是预警系统??提醒人类别忘了怎么哭、怎么笑、怎么爱。”
录音结束,机器自动关闭。
墙上文字也随之消散。
苏婉秋久久不能言语,良久才道:“所以,从六十年代起,就已经有人在守护这一切?”
“不止他们。”
林浩然望向门外,“还有送灯笼的汉子、阿吉拉姆的老师、南极冰层下的未知团队……这是一个绵延半个世纪的接力。
我们不是开创者,只是接棒人。”
返回途中,天空渐亮,晨曦染红沙丘边缘。
林浩然忽然让司机停车,独自走向一处高坡。
他取出那台蜡筒留声机,拧动发条,对着喇叭低声说:“王志远同志,您的声音收到了。
我们会继续传下去。”
说完,他按下播放键。
起初什么也没有,接着,一声极轻的“嗯”
从铜喇叭中传出,像是回应,又像叹息。
随即,整片沙地似乎微微震动,几粒细沙跃起半寸,又落下。
他不知道这是否科学现象,也不在乎。
他知道的是,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一段中断多年的对话,重新接通了。
三天后,阿吉拉姆带着一群孩子来到第220窟前举办“声音展览”
。
展品包括她录制的风声磁带、村民捐赠的老唱片、甚至一只曾挂在牛颈上的铜铃。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玻璃罩,里面陈列着那枚来自南极的加密信息打印件,旁边附着一行稚嫩字体:“给星星的信”
。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天空突降细雨。
雨水顺着窟檐滴落,敲打地面的节奏竟与展厅内播放的侗族大歌节拍完全吻合。
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只要齐声哼唱,雨滴落地的声音就会变得更清晰、更有韵律。
一位老人颤巍巍走上前,用沙哑的嗓子加入合唱。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最后全场百余人同声而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