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想法,是袁天在调研了多家科技企业后产生的。
他发现,很多创新型企业在原型机制造和小批量试产阶段,往往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精密加工配套,而这恰恰是老牌国企技术工人的强项。
老师傅们听了,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被疑虑取代。
“共享车间?听着是挺好……可钱从哪来?设备谁给升级?订单谁去拉?”
老工人问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市里正在研究制定专门支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政策。”
袁天解释道,“可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帮助有条件的老厂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
订单的问题,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主动对接有需求的科技企业。
关键是,大家要转变观念,愿意尝试,愿意拥抱变化。”
他没有空许承诺,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可行的思路。
这让老师傅们感觉到,这位“市里来的领导”
,似乎和以前那些只知道喊口号、画大饼的不太一样。
离开“红星”
厂,袁天又冒雨走访了附近几家情况类似的纺织厂、五金厂。
他看到有的厂区已经被废弃,杂草丛生;有的则在艰难地维持,工人收入微薄;也有少数几家,在尝试转型做文创园区或者物流仓库,但效果并不理想。
雨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和肩头,寒意侵人。
但袁天的心头却更加沉重,也更加坚定。
他意识到,城北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盘活存量资源、又能妥善安置职工的可行路径。
当天下午,他就在城北区政府的一间简陋会议室里,召集了区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几家有代表性的老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召开了一场现场座谈会。
没有念稿子,没有空泛的讨论,袁天直接让大家谈问题、提想法、说需求。
他将上午在“红星”
厂听到的“共享精工车间”
的构想抛了出来,让大家讨论可行性。
起初,会场还有些沉闷和拘谨,但随着讨论深入,特别是几位技术出身的老师傅和思路灵活的年轻干部加入后,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大家补充了很多细节,比如如何筛选整合技术工人、需要哪些关键的设备升级、潜在的市场客户在哪里、可能遇到的政策障碍等等。
袁天认真记录着,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引导讨论方向。
他当场指定由区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和科技局配合,在一周内拿出一个关于支持城北老工业区建设“共享制造平台”
的试点方案。
“方案要实,要能落地。”
袁天强调,“不要怕问题多,困难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
先从一两家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试点,市里区里集中资源支持,做成标杆,再逐步推广。”
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让在场的基层干部和企业代表们深受鼓舞。
他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也感受到了市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