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京州的天空,在经历雷霆扫穴般的政治风暴和紧锣密鼓的民生深耕后,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与开阔。
然而,站在市长办公室巨大落地窗前的袁天,目光却早已越过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日渐顺畅的车流,投向了更遥远、也更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他深知,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战略纵深与未来产业话语权的争夺。
“数字科创走廊”
和“幸福城市”
建设,解决的是当下和近期的挑战,而要确保京州乃至汉东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立于潮头,必须进行更为超前、也更为艰难的战略布局。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与资源,更是一种穿透时空的远见,以及甘愿为后人栽树的胸襟。
在京州大学毗邻“腾龙”
工业园的一片新划拨土地上,一场奠基仪式正在举行。
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奠基时的商贾云集、媒体聚焦不同,这场仪式显得更为低调和内敛,参与者多是学术界、教育界的泰斗和精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书卷气与探索未知的兴奋感。
这里是“京州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的奠基现场。
袁天亲自出席了仪式,并与京州大学校长、两位特意从海外邀请回来的顶尖华裔科学家,共同为奠基石培土。
没有冗长的领导致辞,袁天只做了简短的发言,但他的每一句话,都重重地敲在在场每一位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心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他的声音在初春的微风中显得清晰而坚定,“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为了一栋漂亮的教学楼,也不是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我们是在试图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门,是在为可能十年、二十年后才会爆发的下一场科技革命,提前播种,提前培育土壤。”
他环视着这片尚且空旷的土地,眼神中充满了憧憬与凝重:“我们都知道,‘数字科创走廊’聚焦的是当下可见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
但技术的迭代速度超乎想象,今天的前沿,可能就是明天的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的任务,就是去研究那些今天看来可能还有些‘科幻’、有些‘冷门’的方向——也许是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也许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跨界杂交,也许是全新的能源获取与存储方式,也许是应对极端气候的地理工程学……”
“这些研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经济效益,甚至可能会失败,会被人质疑是‘浪费钱’。”
袁天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但是,我们必须做!
因为如果我们不去探索,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永远无法掌握最核心的竞争力。
京州,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应用型城市,我们要有勇气、有野心,去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他当场宣布,市政府将设立一个规模空前的“未来产业探索基金”
,不以短期论文和专利为考核目标,专门支持那些具有高风险、高潜在回报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
同时,未来技术学院将采用全新的“本-硕-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