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直到腊八那天,天空才飘起细碎雪花。
奇怪的是,雪花落到共耕原上空时,竟纷纷转向,绕开整片区域,唯独在主田中央落下薄薄一层,恰好拼出两个字:
**“安心。”
**
村民们相视一笑,没人拍照,没人传话,只是默默将这两字扫进compost堆,当作来年育苗的基肥。
开春后,第一批玉米成熟。
收割时,人们发现每粒谷子内部都藏着一点微光,像是凝固的晨曦。
煮饭时,整锅粥会泛起淡淡金晕,香气能飘出十里。
更神奇的是,吃过这饭的人,无论病弱还是衰老,都会感到一股温和的力量在体内流转,不是增强修为,而是让人重新体会到“活着”
的踏实感??能清晰感知风吹脸颊的凉意,能专注咀嚼每一粒米的甜香,能在劳作后真正安眠。
几位曾走火入魔的修士偷偷前来求食,吃完后当场砸碎法宝,转身去学插秧。
有人说他们是被下了咒,阿禾却摇头:“不是咒,是唤醒。
他们终于想起来,自己原本也是农民的儿子。”
秋天,十七处星种田同步丰收。
各地派来使者报喜:北沼的泉眼已汇成湖泊,湖底长出大片莲藕,剖开一看,藕孔中竟嵌着微型水晶脉络;南荒焦土彻底复苏,野生小麦自行择优淘汰,如今穗大如掌,亩产翻倍;就连最偏远的海岛分支田,也在礁石缝隙中培育出了耐盐水稻,米粒晶莹如珍珠。
而在所有庆功宴上,使者们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从行囊中取出一小撮本地收成的米,郑重撒入酒杯,敬天敬地,最后轻抿一口,闭目良久。
他们不说感激,也不谈奇迹,只在记录文书上写下同一句话:
**“吾土今日,风调雨顺。”
**
十年过去。
孙儿成了青年,肩宽臂长,手掌粗糙如树皮。
他不再追问爷爷去哪儿了,因为他每天都能在无数细节中感受到存在:清晨露珠滑落叶面的角度,黄昏时鸟群掠过田埂的轨迹,甚至是他锄地时手腕自然发力的方式,都像极了记忆中的那个身影。
阿禾老了,头发全白,但仍坚持每日巡查。
她的拐杖是用第一代玉苗的枯枝制成,拄地时会发出轻微的共鸣声,像是在与地底对话。
她常说:“我不是在管理田地,是在翻译土地的话。”
这一日,天空突现异象。
乌云压境,电闪雷鸣,气象台预警百年一遇的超级风暴即将来袭。
邻村紧急撤离,机械农场启动防护罩,各大门派布阵自保。
唯有共耕原灯火通明,全体村民冒雨集结。
没有慌乱,没有祷告,只有平静的分工:壮年加固堤坝,妇女转移秧苗,老人指导排水路线,孩子们则提着灯笼,在关键节点撒下特制的“根引粉”
??那是用十七地愿核余烬混合腐殖土制成的媒介。
孙儿站在承愿树下,仰头望着翻腾的云层。
忽然,他举起右手,掌心向上。
一道金光从地底冲出,顺着手臂直贯云霄。
紧接着,十六道光柱从各星种田爆发,十七道光线在高空交汇,形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将整个共耕原温柔笼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