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亦可说资于理智思辨,而必本之修养,以达于智体呈露、即超过理智思辨境界,而终亦不遗理智思辨。
亦可云,此学为思辨与修养交尽之学。
又曰,若其只务修养者,喜超悟,厌支离,即在上贤,脱然大彻,向下更有事在。
其本之一原,而显为万事万物者,律则井然,岂得谓一彻其源,便无事于斯乎。
征事辨物之知,要有致曲一段功夫(致曲,即分析与推求等方法),非可凭一彻而尽悉也(彻,只是洞识万化之源,灼然证得自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真际)。
譬如高飞绝顶,其下千径万壑,未曾周历,终不能无迷惘之感。
证而仍不废思,是义宜知。
总之,哲学应为思修交尽之学。
余当俟《量论》畅发此旨。
《新论》归于超知,而未尝反知。
此于前所说二种路向中(即知识的与反知的,亦云理智的与反理智的,在吾国朱陆二派,道问学即是知识的,尊德性则近于反知),无所偏倚。
此亦与阳明作用大异处。
三、从来谈本体真常者,好似本体自身就是一个恒常的物事。
此种想法,即以为宇宙有不变者,为万变不居者之所依。
如此,则体用自成二片。
佛家显有此失。
西洋哲学家谈本体与现象,纵不似佛家分截太甚,而终有不得圆融之感。
因为,于体上唯说恒常不变,则此不变者,自与万变不居之现象,对峙而成二界。
此实中外穷玄者从来不可解之迷。
《新论》言本体真常者,乃克就本体之德言,此是洞沏化源处。
须知,本体自身、即此显为变动不居者是。
(譬如,大海水之自身,即此显为众沤者是。
)非离变动不居之现象而别有真常之境可名本体。
(譬如,非离众沤而别有澄湛之境可名大海水。
)然则本体既非离变动不居者而别有物在,奚以云真常耶?《新论》则曰,真常者,言其德也。
德有二义:德性、德用。
曰寂静、曰生生、曰变化、曰刚健、曰纯善、曰灵明,皆言其德也。
德本无量,难以悉命之名。
凡德通名真实,无虚妄故。
通字恒常,无改易故。
真常者,万德之都称。
谈本体者,从其德而称之,则曰真常,非以其为兀然凝固之物,别异于变动不居之现象而独在,始谓之真常也。
(“非以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