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原载《十力语要初续》,1949年香港东升印务局出版。
科学的心理学,其方法,注重实测;其解释心理现象,以神经系统为基础。
若站在科学的立场来说,余固不须反对,然或以为心理学之观点与方法,可以发明心地,余则未知其可。
其实,神经系统只是心作用之所凭借以发现,而直说为心理的基础,便似心灵从物质而生,此其观点实太偏而不正。
须知,心物两方,其实体是一。
以心为物之本,固不可;以物为心之源,亦大谬。
若夫高级心灵,如所谓仁心,则惟有反己体认而自知之耳,诚非实测术所可及也。
科学的心理学,其研究的对象,自是人类的心。
(研究动物的心,则别为分支的专业。
)而实际上,则人类的高极心灵(仁心),为彼等之测验所不及,遂绝不涉及。
其实,心的发展,必至乎仁,始不受锢于形气的个体而流行充塞乎宇宙。
此乃心灵之真相,惟人类机体组织完善乃得显露出来耳。
(真相,犹俗云真面目。
)
哲学的心理学,其进修,以默识法为主,亦辅之以思维术。
默识法,反求吾内部生活中而体认夫炯然恒有主在,恻然时有感来。
有感而无所系,有主而不可违,此非吾所固有之仁心欤?……识者,体认仁心而不放失,即由仁心运行乎万物万事之交,不令有一毫私意私见掺杂。
是以知明、处当,万理平铺现前,故曰默识也。
默识,是生生动动、活泼泼地。
后儒修诚主敬,直是迂滞矜持。
朱子《论语集注》于默识无所会,况其后学乎?
思维术者,直任明睿的思维,深穷宇宙体用,洞然旷观,毋滞一曲,须会其全,毋妄推度,要必有据。
久之,体用透彻,而心之所以为心,有其源,(源,谓心与物之实体。
)有其关系,(关系,谓物质乃与心相反相成,是其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皆明明白白,无复疑矣。
认识存在者是心;明了事物规律而掌握之者亦是心;心之了境,或不符现实而改正错误,终于实事求是者,还是心;变化裁成乎万物者,都是心。
总之,心为物之主,能深入于物,随顺于物,明了物则而掌握之,以化裁乎物。
所以利用厚生,归于崇德也。
原载《明心篇》,1959年4月上海龙门书局出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