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研读佛学之要
banner"
>
之一
凡读书者,须有主观方面之采获,有客观方面之探求。
先言主观。
读者胸中预有规模,有计划,则任读何书,随在有足供吾之触类而融通者。
若无规模,无计划,而茫然读古人书。
读一书,即死守一书之文义。
读两书,即死守两书之文义。
是谓书蠹,何关学问?次论客观。
某一学派之大著,必自有其独到之精神,必自有其独立之系统。
读者既有主观之采获,遂谓得彼之真,窥彼之全也,于是,必以主蔽客也。
故必摒除一己所触类融通者,而对彼之宏纲众目,为纯客观之探求,方见吾与彼之异,及吾与彼,并其他诸家之异。
益徵理道无穷,宇宙无量,而免入混乱或管窥之诮矣。
吾任读何书,只是如此。
原载《答谢石麟,《十力语要》卷一。
之二
吾尝言,今日治哲学者,于中国、印度、西洋三方面,必不可偏废,(《十力语要》卷一,《答薛生书》已言及此。
)此意容当别论。
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与人生之体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证会,(此云真理,即谓实体。
)皆有其特殊独到处。
即其注重逻辑之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堪匡救。
(中国学问,何故不尚逻辑?《语要》卷一,时有所明。
但言简意赅,恐读者忽而不察。
)自大法东来,什、肇、奘、基,既尽吸收之能,(后详。
)华、台宗门,皆成创造之业。
(华严、天台、禅家,各立宗派,虽义本大乘,而实皆中土创造。
)魏、晋融佛于三玄,虽失则纵,非佛之过,曹魏流**之余毒也。
(光武惩新莽之变,以名教束士人。
其后,士相党附而饰节义,固已外强中干。
曹氏父子怀篡夺之志,务反名教。
操求不仁不孝而有术略者,丕、植兄弟以文学宏奖风流,士薄防检,而中无实质,以空文相煽,而中夏始为胡。
又自此而有所谓名士一流,其风迄今未已,华胄之不竞,有以也哉!)宋、明融佛于四子,虽失则迂,非佛之过,东汉名教之流弊也。
(宋承五代之错乱,故孙、石、程、张、司马、文、范诸公,复兴东汉名教,南渡诸儒继之,明儒尚守其风。
若陆子静兄弟、及邓牧、王船山、黄黎洲诸儒,皆有民治思想,则其说亦不足行于世。
)揆之往事,中人融会印度佛家思想,常因缘会多违,而未善其用。
今自西洋文化东来,而我科学未兴,物质未启,顾乃猖狂从欲,自取覆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