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然而在某个时代,某种社会环境下,美丽的死可能表现为某种倾向。
以前,人们错误地赞美《叶隐》中“所谓武士道,就是寻找死亡”
的思想,认为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勇敢赴死,如此即被称颂为大善大美。
但随着日本战败,这种思想体系土崩瓦解。
人们开始认识到,活着才是最好的,而死亡不论是什么形式都变得丑陋。
就在“生”
被赋予绝对价值的社会风潮中,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岛由纪夫在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室切腹自杀,对当时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三岛由纪夫在《忧国》中曾解释:
我始终无法释怀的,是年老的永远丑陋,而年轻的永远美丽;年老者的智慧永远模糊,而青年们的行动永远清晰。
人越是活下去,就越走下坡路,人生就是直线式下落的过程。
《忧国》中,那对中尉夫妇在悲境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人生最高的瞬间。
我试图将他们肉体极致的解脱和无以复加的痛苦,统括于同一理念之下,以期实现最高境界的幸福。
因此我才会把“二二六”
事件设定为他们死亡的背景。
在《镜子之家》一书中,三岛还说:
即使我们把人的肉体假设为一件艺术品,恐怕也无法阻止它被时间侵蚀而日益老化。
因此,他在作品中让年轻的主人公殉情了。
同样是与其苟且偷生不如选择死亡,深泽七郎在《楢山节考》中表现的方式却完全不同。
《楢山节考》中的阿玲婆婆也认为与其苟延残喘地活着不如死了好,自己已经到了该去“弃老山”
上等死的年纪,如果迟迟赖着不肯上山,会非常可耻,于是她让儿子早日带她到山上。
对于阿玲婆婆来说,在楢山山顶上迎接死亡是美丽的死法。
这部作品参评“中央公论新人奖”
时,三岛由纪夫是评委之一。
他的评语是:“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拖入黑暗潮湿的泥沼底层,虽然觉得很美——也许是我个人的感觉,但又觉得有些恐惧,就像我读《说教节》《赛之河原》《和赞》等作品一样,整个人像是要沉溺了。”
深泽七郎的作品描述的世界,应该不是三岛由纪夫能够接受的。
阿玲婆婆的死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爱,和“生”
息息相关;三岛的死,则是对自我的“爱”
,是切断与“生”
的一切关系的“爱”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阿玲婆婆的死是社会共同体中个人的死,而三岛由纪夫的死,则是一个被社会遗弃了的近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的死。
事实上,没有什么死法会比自杀给社会造成的困扰更大。
自杀这种行为,就是被社会疏远的人孤独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自杀与其说是美丽,不如说是悲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