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写在成书之后(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

夹在书中的读者信息卡,也回收了几百张。

我看了读者写的感想,发现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高度评价第一章“雪雨时节”

和第二章“死之种种”

,认为第三章“光与生命”

太死抠道理,不如不收录,最好能再写一些像前两章那样的工作现场体验。

另一种意见则截然相反,高度评价了第三章的内容。

持第二种意见的人,恐怕是经常关心死亡问题、死后世界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人士,他们对书中出现的佛教用语有基本的了解。

但对我来说,没什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分别。

我只是把自己认识并理解的东西记录下来而已,即对“死亡是什么?死后的世界又是什么?”

这个命题的理解。

读者来信提得最多的恐怕是感叹我竟能从事与死尸打交道的工作。

其实有些人在工作中接触过的死尸应该比我多得多。

比如有些专业护士,就要经常处理死亡病患。

还有那些自父辈以来就从事殡葬工作的人,尤其是长年在火葬场工作的人,几十年下来接触过的死尸不计其数!

警察局里经常鉴别死尸、解剖死尸的法医,在医科大学教授解剖学的教授,一生中该仔细凝视过多少具死尸!

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死尸时,着眼点在何处。

把他人的死简简单单地看成一个人的死亡,就能把人的尸体当作物体来处理,就能埋头对人类的头盖骨进行考古研究。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食人族的传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流亡的残兵靠吃同伴尸体上的肉勉强活下来。

最近还听说,在安第斯山脉,有人靠吃空难丧生者的肉幸存下来。

有些人却不敢面对死亡、死者,只会背过身去,恐惧得浑身发抖。

问题仅仅在于,眼前的死亡、死者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关系到自己的生死问题。

看了一些读者来信,我十分惭愧。

比如今天接到的来自长崎的五十五岁的读者的来信。

拜启:

我拜读了您的《入殓师》。

我认为此书不是出自凡夫俗子之手,而是亲鸾上人或释迦尊者借您的手把它展现给世人。

本书引用的佛教经典、注释,甚至难解的净土真宗的精髓,都能超脱生硬的概念。

您发自感动,用极其易懂的语言传达喜悦给我们。

这是一篇毫不做作的最为纯正的证教!

我为了获得这种感动,不知读了多少本书,听过多少次宣教,请教过多少声名显赫的先生。

然而由于不谙佛之善知识,我的努力只能是更加感悟到自己能力有限。

如果不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看来是无法解脱,而只能是不停地尝试自我诠释的解脱方式。

在生命科学日渐进步、宇宙物理学迅猛发展的今天,说这本书是诠释“生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