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教科书,应该当之无愧。
这本书告诉我们,跟宇宙时间相比,人生不过一瞬间。
而这一瞬却是如此宝贵,如此不可思议。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来读读这本书。
一般来说,接到死亡宣告的人的传记都是围绕生死的问题而写的。
本书的作者却很顽固地执着于“死”
这一命题,而且论述得如此客观,赞赏之余令我感到一些畏怖。
总之,您的出现可能就是祖祖辈辈期待已久的妙好人降生了吧!
这位读者想必是位僧职人员,否则真该说他才是一位妙好人。
真是对不住了,我这样的人,根本不具备当妙好人的资格。
如果有个地缝,我恨不能钻进去。
如果说《入殓师》中,有凭借感动传达给读者的东西,而且正巧是净土真宗的精髓,那也仅仅是我靠自己的感觉理解了亲鸾在《教行信证》中所说的“光颜巍巍”
和“两种回向”
的解释而已。
荣格引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话说:“真正正常的人是不用头脑思考的,只有疯子才用头脑思考,白人用头脑思考。
我们印第安人不是这样的。”
我那些靠自己的感觉理解的亲鸾的话,和荣格对印第安人的话的理解方法如出一辙。
这位读者的“如果不是扎根于现实生活”
这一点提得非常好,堪称亲鸾思想精髓的“两种回向”
说,其实是立足于生死一线的真实产生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观念性思考的产物。
亲鸾在京都六角堂的百日闭关,在关东地方的高烧体验,可能都给了他宝贵的真实体验。
世间所谓的知识分子,只会借用书本上读到的近代思想谈论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的智慧,就因为他们总想靠理性去理解这些智慧,才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理解。
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存在不能成为思考的对象。”
越是把存在作为思考的对象,那些仅仅用于描述实际存在而存在的语言就越发成为抽象的概念。
请我去讲演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最多的邀请来自净土真宗的寺院。
由于我书中内容的特点,净土真宗的寺院请我去讲演无可厚非,然而有时还有净土宗和曹洞宗的讲演邀请,甚至偶尔会有日莲宗寺院的邀请。
听众大多数是僧职人士,他们集结往往是为了某次法事。
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是在代替僧侣给他们的门徒和信众授课说教。
来听讲演的大多是老年人,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听众中七成左右是女性。
前些日子,本县的一处净土真宗寺院请我去讲演。
我走进大讲堂一看,里面已坐满了人。
我讲了一阵后,无意中发现一位坐在最靠近讲台一排的老奶奶,可以说是听众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她不停地拿小手绢拭泪,还不时地双手合十念佛。
讲演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这位老奶奶一直仰视我,不停地拭泪,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
我在不知不觉中竟忘却了台下其他几百个听众,只关注这位老奶奶,直到讲演结束。
收拾好打算离开时,我走到老奶奶面前,跟她打招呼,问她我讲的东西好不好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