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客卖雨笠的,也有此经历。
后来樵夫车照来打柴,干粮被众猿窃食,他怒责后:“猿听之,若喻车意,既而同代采取,聚少成多,不逾时,已足一肩。
车摇手止之,猿乃罢。
次日,车多带干糇,分食众猿,猿服劳益力,日可得柴两肩,后以为常。”
熟悉后,一次车照被众猿拥拽至一深涧,请他解救立崖之半的所坠白猿,解救之后:
仍回采樵,群猿助之如故,白猿坐视如监。
有顷,白猿去而复还,以巨叶包食物令车食。
车视之,如白蜜,未敢遽尝。
猿先食以示无毒,车乃食。
其味如桃,食尽三分之一,未食时饥甚,食后不惟充饥,更觉精神倍爽,筋骨强健,心知其异,遂留之以进双亲。
亲食之,悉弃杖而步,俨同少壮,车大喜。
山林中的白猿,在此描绘为具有胜于人的了解物性的感悟能力,它与人共同的需要是健康长寿,上述感恩方式大有与人类追求彼此互补的意味。
细心的白猿甚至观察到恩人对白银的珍爱:“若知银为人世之急需,遂去。
未几,衔一银来,置车前。
……”
还试探更宝贵的“赤金”
更能博得恩人欢心,给弄到千余两。
樵夫车照也经常以食物酬赏群猴。
于是在与猴群的交往中,一个普通人及家人均得到了健康长寿和富有:“车百廿余岁,犹强健如五六十岁人。
车之入山食群猿也,呼哨一声,众猿立至,人咸戏以‘猴王’称之。”
[9]故事超越了文本结尾仅仅恩报伦理解释的意蕴,而蕴含着更为丰富深远的生态意义。
樵夫这里冲破了世俗之见,人兽之隔,而与群猴一起真正回归到了同为“生态主体”
的境界。
猿猴如同儿童嬉笑玩耍,天真烂漫,特别是猴眼中人的观察,都是对人类中心的挑战和颠覆。
猿猴何以能知报恩?以其山中颇染仙隐之士的仙气,似乎在向修炼称真的路途中行进。
因而,难怪也有遇仙猿得服仙草的疗病传闻。
青城子《志异续编》(《亦复如是》)称,广东罗浮山产灵药如黄精、何首乌之类,嘉庆七年(1802),黄某为糊口前去采药,见石壁下有二老人握青草在石上捣,团丸吞吃,忽然不见。
他结绳坠下,拾得剩馀灵药,清香异常。
当时烈日暴晒,吞下后他却“心地清凉,头目爽利,自觉血脉和畅,骨节皆通”
……喝下馀浆竟然不渴不饥。
可是不料绳子被大风吹移挂住,困在岩下,夜里听到两位老人对话,观天象说起牛郎织女相会,砺石等星明,兵戈将起等。
黄某恳求长生之道,得其教诲,却说药饵只能疗病,告知不必恐惧,天明果见绳子下垂,土人告知:
闻吾父云:“少时常见有二猿,走绝壁如飞,或有时坐悬岩上,寂然不动,如老僧入定状。
知此物早已通灵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