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虐食习俗的人性根源与生态伦理批判
banner"
>
虐食陋俗,是了解、反思国民性的一个窗口。
19世纪末以来,关于中国的国民性、民族性格问题有不少讨论,特别是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学、传统文化热兴起,对于国民性格中负面的东西也有了一些可贵的反思。
其中,西方汉学家的意见,非常值得重视。
如俄罗斯汉学家比丘林(1777—1853)在《中国民情与民风》里肯定国人有一些好的品质的同时,中间也有这样的表述:
中国人还有一些坏的品质:和自己的对手交往中城府太深、阴险狡猾、背信弃义、容易激动、报复心重、残忍、对不幸的人缺少同情心、不好客,这在其他亚洲国家很是被推崇;但是在外国人面前这些品质都被傲慢所掩盖。
中国人没有机会拿自己的教育程度同欧洲比较,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教养的民族,对他们周边的半开化民族抱以很大的蔑视。
但是在和欧洲人的交往中,他们能够发现欧洲人身上流露出来的更好的教养,所以他们表现出礼貌、温和、柔顺,甚至友好。
而这些东西只有在中国长久居住并对此进行考察的人才能发现,在谦恭这一精巧的覆盖物背后流露出来的到处都是傲慢。
在中国,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都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一个人在别人面前要表现自己的优越。
但是在中国人对欧洲人礼貌的接待中还难以觉察到这一点。
不过在中国官吏针对欧洲人侮辱性的语言里偶尔还能发现这一点,而普通人有时也会表现出粗鲁且蛮不讲理的行为。
[1]
还有一位著名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eh,1845—1932)在中国山东等地生活了二十多年之后,也深有体会地指出:“中国人缺乏同情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残酷。
……了解中国人的人都认为,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无法与中国相比。”
以下他列举了老师惩罚学生使之头破血流、孩子遭到母亲毒打、酷刑折磨、抓住偷粮食的活活烧死、强迫寡妇自杀等现象,进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作为局外人的良好期待:
中国需求的东西很多,政治家认为需要海军、陆军和兵工厂,外国友邦人士认为中国需要资金、铁路、和科学。
若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境况,难道她最迫切的需要不是多一些人类的关怀吗?她需要关怀孩子,十八世纪以来,这已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她需要关怀妻子和母亲,这已经获得很大发展,并深入人心。
她需要人与人之间惜惜相怜,懂得仁慈之情是人类尚未开放的美丽的花朵……[2]
应该说,这其中的“缺少同情心”
,我们从对待妇女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
态度的中西差异上,可以看出;而对待动物的缺少同情心,我们不是从上述“虐食”
陋习叙事及其展示的古代相关陋俗中,强烈地感受到么?
首先,虐食也属于传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带有讲求新鲜可口的烹饪需要,只是过于人类中心化了。
古代屠宰和烹饪技术、往往合为一体。
《孟子》所谓“君子远庖厨”
,那是因为庖厨本身也是屠宰其他生灵之地。
从食品卫生角度看,无疑,活体动物的肉,新鲜而多能避免因变质带来的食用副作用,也属情理之中。
汉代《二年律令》规定:“诸食晡肉,晡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
其县官晡肉也,亦燔之。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晡肉臧(赃),与盗同法。”
实际上就是严令及时处理、焚毁可能导致中毒的腐败食品,否则要处理肇事者和涉案官员。
《唐律疏议》有:“晡肉有毒,曾经病人,有馀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盗而食者,不坐。”
说明至少由汉至唐,民间食用腐败肉类及非法变卖腐败肉类的现象,还是屡禁不绝的[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