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自己作为齐东人,濒临海边,而且愿意讲述家乡的故事,也含蓄地要表明故事在空间地理上和风土人情上的真实性。
关于蜘蛛斗龙等叙事,事实上有着现实生活基础。
明清时代曾盛行“斗蛛”
之戏,袁宏道《瓶花斋杂录》称:
斗蛛之法,古未闻有,余友龚散木创为此戏。
散木少与余同馆,每春和时,觅小蛛脚稍长者,人各数枚,养之窗间,较胜负为乐。
蛛多在壁阴及案版下,网止数经,无纬。
捕之勿急,急则怯,一怯即终身不能斗,宜雌不宜雄,雄遇敌则走,足短而腹薄,辨之极易。
养之之法:先取别蛛子未出者,粘窗间纸上,雌蛛见之,认为己子,爱护甚至。
见他蛛来,以为夺己,极力御之。
惟腹中有子及己出子者,不可用。
登场之时,初以足相搏,数交之后,猛气愈厉,怒爪狰狞,不复见身,胜者以丝缚敌,至死方止。
亦有怯弱败走者,有势均力敌、数交即罢者。
散木皆能先机决其胜败,捕捉之时,即云某善斗,某不善斗,某与某相当,后皆如其言。
其色黧者为上,灰者为次,杂色为下。
名目亦多:曰元虎、鹰爪、玳瑁、肚黑、张经、夜叉、头喜娘、小铁嘴,各因其形似以为字。
饲之以蝇及大蚁,凡饥饱喜嗔,皆洞悉其情状,其事琐屑不能悉载。
从参加斗蛛的蜘蛛选取、饲养,到参赛技能的诱导培训,蜘蛛性情的了解等等,伴随着民间把蜘蛛养为宠物,培养了人与蜘蛛的亲和感,也为人们了解蜘蛛可以相斗、好斗的习性提供了方便,于是蜘蛛汇聚成了一个民间消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地区的“大蜘蛛”
可以斗龙,也就成为一个奇特的民俗想象。
[1][美]坦娜希尔:《历史中的性》,童仁译,第5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王椷:《秋灯丛话》卷七,华莹点校,第116页,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
[3]王椷:《秋灯丛话》卷二,第20页,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
[4]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二《物畏其天》,第144—1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5]丁治棠:《仕隐斋随笔》卷六《蜘蛛异十则》,第139—142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屠绅:《蛣杂记》卷十八《山小娥》,程毅中等编:《古体小说钞·清代卷》,第198—19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1。
[7]林薇:《清代小说论稿》,第44—46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8]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第885—88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9]李庆辰:《醉茶志怪》卷二《蛛怪》,第131页,济南,齐鲁书社,198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